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广州未来三年力争培育1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八大行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发稿时间:2022-04-13 11:30:58 来源: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制造业被放在更重要位置。

这延伸出两个问题,一是当今一线城市要怎样发展制造业,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一线城市在求解的问题。二是要放手发展制造业,就得尽快解决产业链被“卡脖子”的问题。

去年至今,“专精特新”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破解“卡脖子”问题的新招。眼下,广州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的缺口,需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来填补。

广州有实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并不多,全国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广州只有68家,需要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军迅速补位。

,广州市优质“专精特新”企业后备军连获定心丸,《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和《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在上周由市政府审议通过,让人看到了广州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新思路。

动真格▶▷推出“八大行动”

从2021年挺起广州制造业脊梁到2022年制造业立市,广州年愈加将制造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但广州是一座服务业占GDP比重一度超过70%的一线城市,发展制造业,是否动真格?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企业战略一旦错误,很难翻身。

广州德恒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黄海直言,高技术人才投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时间投入三个投入成本“三高”,不少“专精特新”企业非进则破(产),获得政府扶持很重要。

事实上,积极的扶持政策,也是欧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城市政府的主要做法。

《三年行动方案》为优质“专精特新”企业提出了一个颇有胆量的支持举措:广州要在过去三年合共培育68家的情况下,力争到2024年累计培育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当于未来三年要培育182家。

广州的做法是推出梯度培育、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三品提升、数字赋能、融资提速、生态优化、营收倍增“八大行动”。而且不仅“小巨人”数量要大幅增长,还要力争通过3至5年,推动一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营收倍增。

这182家企业不是谁都能入选的,得通过“升学考试”:广州采取梯队方式培育,每年先入库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种子企业,进而培育5000家市级企业、1200家省级企业,进而推荐参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这就给予了企业直观而明确的感受:跟着广州制造业干。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宜早不宜迟。”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华南中心总经理孔伟强说,从目前“小巨人”在广州市区域分布看,68家中有33家在黄埔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黄埔区在2013年就启动了瞪羚企业专项培育工作,仅通过瞪羚专项政策支持企业资金总额就超过6亿元。

拓空间▶▷形成规模效应

一线城市发展制造业之所以难,很大程度难在没有空间,人口和城市功能密集,布局施展不开。

为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新型产业用地选址,广州专门修订政策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上述审议通过的《实施办法》提出,鼓励“链主”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范畴,并鼓励各区建设符合产业导向和政策要求以及所在区关于税收、经济贡献和成长等方面标准的工业大厦和高标准厂房。

一个细节突显了广州对保障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用地的重视:原来,该《实施办法》曾在2019年4月印发实施,对支持广州工业用地提高利用效率与产业发展已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让政策更好用,本次审议通过的新版《实施办法》在保持政策总体方向和主要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修订完善。

新型产业用地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新的《办法》将工业产业区块内10%的比例限制由按单个区块计算调整为按各区产业区块总面积计算,有利于新型产业用地项目进一步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一招鲜”▶▷专注细分市场

专精特新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即企业产品的技术水。业内有个通俗说法,叫“一招鲜,吃遍天”,其一项产品能影响全球产业链的运转,有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0%-50%。

据工信部统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般是长期专注细分市场,这“一招鲜”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七成以上,均研发投入强度高达7%。

显然,破解“卡脖子”难题,“填补”广州产业链安全缺口,需要“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能影响全球产业链运转的先进技术。除了企业自主研发,也得产业链协同创新。

《三年行动方案》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产业链相结合,鼓励“链主”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综合运用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方式,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创新产品。

回顾金域医学在广州的成长历程,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认为,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多学科交叉增多,涉及复杂技术学科的企业单靠自主创新,难以全面涉及,政府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产业链融合,做强产业链,大企业、“小巨人”互为生态。

他举例说,金域医学年与上游的体外诊断制造企业、与下游的临床专家和科研机构等进行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组织有百个,大大突破了单机构的科技创新局限。

无疑,广州国企要充当重要推手。

“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对重点产业支撑力待提升,龙头企业对本地‘专精特新’企业引领作用也有待提升。”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景广军说,要建立大型国企、新型研发机构和中小民企之间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订单式研发、协同设计及市场渠道网络等方面有效产业协同机制,形成行业龙头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集群效应。

他建议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与做强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相结合,尤其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现代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领域。

用奖补▶▷促进产业协作

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AI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企业,副总裁马骏骏曾向记者诉苦,技术研发投入巨大,100多名员工中高薪研发人员就超过70人,企业想在投放市场打造品牌,钱却捉襟见肘。

《三年行动方案》考虑到了“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需求。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外迁入的“小巨人”企业均一次奖励100万元。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计划产生的费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单个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对银行贷款予以贴息,担保费也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对首次获得“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每户奖励不超过20万元,首次获得“小巨人”企业称号每户奖励不超过50万元。

尽管部分省、市可能逐级配套资金,但对于创新型企业的需求来说,差距是明显的。显然,“小巨人”不会靠财政砸钱堆出来。

“小巨人”下一步扩容提质的空间,还是应该回到与行业龙头企业协作上,越是能运用“专精特新”特点补足产业链安全的缺口,或在细分生产环节承接行业龙头外包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的中小企业,越有前途。(●南方日报记者苏力)

关键词: 专精特新 未来三年 实施办法 工作报告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