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和家长逐渐从紧张的情绪中缓和过来,也有人放松了警惕。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直接发布未打码的考生准考证。准考证上,考生姓名、考生号、准考证号、报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余。
对网友上述行为,评论区有人提醒,不打码的准考证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可能盗取孩子的信息,引发修改志愿等一系列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6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明玥告诉澎湃新闻,轻易将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甚至密码等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续会增加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和隐患。
此前,为更好地保护高考考生个人信息安全,多部门曾发布提醒,高考考生应保管好个人信息,包括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填报志愿纸质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不能发朋友圈。
澎湃新闻注意到,考生高考信息被他人获取造成不当后果的案例并不少见。
据“河北公安网络发言人”微博2021年7月10日发布的信息,当年7月6日,辖区高考考生周某及其家属到阜城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报案,称发现高考志愿被人篡改。
7月7日,办案民警前往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调取登录日志,经过分析研究,确定吴某有重大嫌疑。7月8日中午,民警将吴某传唤至辖区派出所。经讯问,吴某承认因为觉得周某平时影响了自己学习,所以想惩罚一下他,他们的登录账号和密码都差不多,自己便背着家长偷改了周某报的第一志愿,将其第一志愿改为位于报考志愿里中下游的一所院校。
对于非法窃取考生准考证等信息的行为,上海申颂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沈海东指出,考生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使用的,无论是收集方,还是后续个人信息的接收方、使用方,都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违反者将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严重的将处100万以下的罚款。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丁金坤律师告诉澎湃新闻,准考证、考生号及密码都是考生的个人信息,受到《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实践中,考生要警惕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电信诈骗犯利用来实施精准诈骗,借口上学等各种理由来索钱。碰到这些可疑的电话或者短消息,不要轻信,要多方核实,及时报警。
澎湃新闻记者 吴琪 实习生 王惠雯 唐巧稚
(来源:澎湃新闻)
标签:
- 高考生网上晒未打码准考证,警方:存在电诈隐患 快看
- 广西2023年养老金上调方案公布最新消息没 企退人员能涨多少钱?
- 短视频没标识“广告”被罚 有偿探店别再浑水摸鱼_环球热闻
- 全球今亮点!警方把小偷追得瘫倒 办案人员含退役军人和长跑健将
- 银发经济迎来前所未有机遇 老年人消费能力日益提高_今日报
- 每日消息!日本自卫队基地发生枪击事件 已致3人受伤 其中1人伤势严重
- 国旗队冒暴雨收国旗 每个动作一丝不苟
- 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成果展示(四川作品)展演在成都举行|全球热点
- 朱勇担任平安健康保险总经理获批
- 李全、张泓担任新华保险董事长、总经理的资格获批准
- 哈登之外,火箭队再追8人!名记列引援名单,6000万空间灵活运用
- 全球快看点丨上海电力董事、总经理魏居亮因工作调动辞职
- 天天观天下!马英九基金会邀大陆高校学生访台,陆委会不置可否,国台办回应
- 热资讯!台陆委会称禁止台湾民间团体参与举办海峡论坛,国台办回应
- 今日要闻!国台办:热情欢迎台湾乡亲来大陆寻根祭祖,认祖归宗
- 当前简讯:湖南养老金调整方案2023年公布在即?具体计算方法及方式是什么?
- 环球微速讯:2023上海叶榭镇招聘56名工作人员
- 世界快资讯:紫外灯杀菌范围多大_紫外灯杀菌范围
- 农发行安国市支行 认真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保定市满城区支行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 农发行保定市满城区支行 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天天速看料
- 今日热议:南京分公司砀山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EPC项目 开展2023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
- 今日常见的网络营销方法有哪些_常见的网络营销方法有哪些
- 焦点热文:国台办:台湾不过是美国的棋子, 随时会变弃子
- 江楠楠设定被大改,官方暗示有“特殊身份”,不再需要卖身救母|全球要闻
- cg王氏教育好不好?
- 焦点热门:现在,日本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了…
- 2023中国海洋生物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 全球热议
- 理想销量再创新高!|热点聚焦
- 古树名木也能“上保险”我市首单古树名木救治保险理赔成功_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