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四川:通江县强赈济促增收 以工代赈出实招

发稿时间:2022-11-21 16:06:39 来源: 中国网

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以群众就业增收为目标,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提升就业技能、激发内生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谋划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就业务工需求,促进了就业稳定增收。


(相关资料图)

一、聚焦务工增收,精准谋划一批项目

紧紧抓住新时代支持革命振兴发展及巩固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机遇,深入研究国、省以工代赈政策及资金投向,聚焦群众务工增收,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等领域积极谋划以工代赈项目,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十四五”共储备中省专项资金以工代赈项目245个,投资8.7亿元,易迁安置区后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246个,投资38亿元。2022年申报实施中省专项资金以工代赈项目4个,投资2100万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行以工代赈方式建设项目20个,投资5900万元,可发放劳务报酬1100万元。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农业生产发展能力,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二、强化组织领导,积极营造一种氛围

为把以工代赈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县委政府出台了《通江县“十四五”以工代赈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各行业主管部门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审计、交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以工代赈和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领导小组,负责以工代赈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统筹推进。项目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建设质量、资金安全、施工安全及落实以工代赈政策的监督管理工作;发改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批、监管及工作经验的总结;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管、调拨和财评;交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负责行业技术指导;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工作。各方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能按时按质完成,早日发挥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目前,4个中省专项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预计能在规定时间内建成投用;20个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建设项目已建成投用12个,8个正在建设中。

三、着力就业培训,确保掌握一项技能

培训工作由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采用“培训+上岗”的方式,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建设岗位技能培训方面,对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理论培训、岗中实践实训。同时,结合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包括饲养员、种植员、修剪员、管理员、道路养护员等技能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286人次,培训后在各种岗位就业人数达到1300人。

四、拓宽用工渠道,精准惠及一方群众

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原则,务实做好群众务工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支两委会同项目实施单位(项目理事会)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先吸纳脱贫群众、易迁群众、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因灾因病困难户、因疫情收入大减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除高空、高危和特殊岗位外,在身体条件和用工需求匹配的前提下,将普通用工岗位男女年龄上限放宽至70岁左右。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尽可能多设置用工岗位,除技工、普工、杂工外,还为弱劳动力、半劳动力、老党员等设置特殊岗位和爱心岗位。初步统计,目前解决因疫情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560多人,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低收入人口110多人。

五、兑现折股分红,持续保有一份收入

项目建成后,将验收合格的产业类基础设施以工代赈资产划拨到村集体经济组织,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账户。按照“村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脱贫群众”的赈济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协商完成以工代赈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工作,每年按照占股定期分红,由企业定期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再将这部分分红按程序用于群众的产业和就业。如将分红用于易地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公益性岗位的劳务报酬,以工代赈项目后续管护人员的工资等。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21个项目可资产折股量化分红65万元。

2022年,通江县实施以工代赈和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24个,总投资8000万元,发放劳务报酬超1100万元,解决了13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8462元,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中国网生活

作者:吴明德 牟淼

责任编辑:冯峥

标签: 以工代赈 集体经济 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