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4月20日消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受到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低龄化,其中很多都是后天的不良习惯造成的。哪些人需要格外注意腰椎间盘突出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又有哪些康复要点?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官方账号刊登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戈允申副主任医师和孙扬医生的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资料图片)
预防“突出”分类型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分两大类:
1、久坐的上班族。“打工人”通常以错误姿势弯腰久坐,导致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劳损而出现“突出”。
这类人群,首先要注意不要久坐办公;其次,选择正确运动方式,避免屈曲位的骑车、划船等,建议选择伸展位、直立位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打球、舞蹈、健身等;最后,可考虑购置合适的腰垫(也可用大毛巾代替),保持久坐时腰椎轻微前凸,可有效预防椎间盘后方过度受力。
2、过度用腰人群。通常是未掌握正确训练方法的健身爱好者、要做很多重复搬运工作的物流行业人员等,他们往往需反复弯腰,进而引发急性腰椎间盘损伤。
这类人群需注意使用腰部的方法要科学。正确搬运重物的方式是两腿分开,将重物放置于双腿间,蹲下后,保持背部挺直,用下肢力量将重物抬起,从而避免因反复使用腰部而出现椎间盘损伤。运动爱好者在各类健身房中的力量训练,预防要点是在做各类动作时,腰部应在中立位,核心收紧。同时,不鼓励在没有系统训练的情况下追求极限重量的硬拉、深蹲等动作,以免造成腰椎骨盆失控后的屈曲,增加腰椎间盘急性损伤的风险。
康复“突出”要科学
如果不幸“突出”,无需过度慌张。大部分椎间盘损伤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除非已压迫马尾神经而导致马尾综合征,或因压迫脊神经根导致一侧下肢持续性的感觉与力量减退,那么就应尽快咨询脊柱外科医生,考虑是否立即进行手术。
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主流康复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执行运动疗法。以麦肯基疗法为主的运动疗法,其精髓在于通过不断重复的逐级伸展动作及骨盆侧移纠正,让向后外侧突出的椎间盘可通过腰部的力学作用得到缓解。同时,配合提升髋关节、胸椎的灵活性,以减少对腰部的负荷。
2、处理神经症状。如果有腿麻等神经损伤的表现,一方面需使用牵引等方法打开椎间孔;另一方面,需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神经松动技术对神经组织提供恰当的活动,促进循环,降低炎症反应及神经根水肿。
3、加强健康管理。损伤的椎间盘最怕弯腰。例如,起床时避免直接坐起,应翻身侧卧后坐起;穿鞋时使用鞋拔子;不坐较矮较软的椅子或沙发等。待椎间盘逐渐愈合后,才可逐步开始有控制的屈曲。同时,要避免静坐少动,在可耐受情况下,多参与腰部在伸展位的各类体力活动,如步行、游泳等。
4、严格合理用药。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患者的腰部及腿部疼痛可能会非常明显,甚至难以忍受。此时,应听从医生指导,通过合理用药,控制局部炎症反应及疼痛水平,以便尽快康复。
来源:央广网
作者:
责任编辑:冯峥
标签:
- 该如何拯救总是“突出”的TA? 今日关注
- 创新助推发展,我国楼宇自控产业迎来新生态
- 海南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制度集成创新能级_世界看热讯
- 2023版“沪惠保”预计5月中上旬推出 监管部门已开会研究产品方案|环球通讯
- 长江财险、汇丰人寿2022年保险服务质量指数垫底行业
- (中国3分钟第406期)海南:从南境小岛到自由贸易港
- (中国3分钟第406期)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 重磅!常山胡柚“牵手”杭州亚运会 当前热讯
- 天天头条:有直播PK,还有“闲趣”市集~这个周末,四省边际知名主播齐聚衢州
- 天天视点!太平洋给予诺禾致源增持评级,业务从疫情中快速恢复,全球智能化建设加强竞争力+盈利能力
- 九所高校学生最爱借什么书?答案还真有些意外
- 上任后首次欧洲行,卢拉称不想用对俄乌冲突看法“取悦任何人”_全球聚焦
- 全球看点:速看!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发布 小学坚持登记入学为主
- 今天傍晚浪漫天象金星伴月将上演|环球今日讯
- 每日焦点!为阅读教育支招!人教社举办2023青少年阅读教育论坛
- 江南厂内动静不小,8万吨航母动力试车,福建舰的大日子,定了!-观热点
- 一加Ace 2原神定制礼盒明日首销 18+512GB仅售3699元
- 每日快播:农发行新余市分行开展党委书记讲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活动
- 农发行新余市分行扎实开展一季度财会检查辅导工作
- 全球关注:设计影像双越级!vivo Y78系列官宣 4月26日正式上市
- 中国广电能找到5G“杀手级”应用吗?
- 天天看点:农发行新余市分行“三个一”扎实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 农发行新余市分行再投8000万元贷款支持废旧矿山生态修复
- 环球时讯: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农发行平塘县支行党支部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 奇迹翅膀羽毛在哪里_奇迹翅膀 报道
- 环球速看:巨头宣布裁员1.2万人后 CEO年收入曝光:15亿
- 冷知识:人工智能不但耗电 而且还费水
- 今头条!9年造出一辆车 贾跃亭的造车梦,是否让你“窒息”?
- 观察:首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公布 海南一案例入选
- 视点!最好最嫩的牛腩
- 1 该如何拯救总是“突出”的TA? 今日关注
- 2 2023版“沪惠保”预计5月中上旬推出 监管部门已开会研究产品方案|环球通讯
- 3 长江财险、汇丰人寿2022年保险服务质量指数垫底行业
- 4 九所高校学生最爱借什么书?答案还真有些意外
- 5 上任后首次欧洲行,卢拉称不想用对俄乌冲突看法“取悦任何人”_全球聚焦
- 6 全球看点:速看!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发布 小学坚持登记入学为主
- 7 今天傍晚浪漫天象金星伴月将上演|环球今日讯
- 8 每日焦点!为阅读教育支招!人教社举办2023青少年阅读教育论坛
- 9 全球关注:设计影像双越级!vivo Y78系列官宣 4月26日正式上市
- 10 冷知识:人工智能不但耗电 而且还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