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文化创新的宝藏。在古籍保护和修复方面,内蒙古呼和浩特做了哪些工作?近日,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古籍文献特藏室探访。
静谧庄重的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古籍文献特藏室,整整齐齐地放置着数排书柜,书柜上标着各类藏书书名以及编号,里面放置着7组密集书架,这里古籍特藏共15000余册,善本200余册。
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馆长张浩如介绍,图书馆所藏古籍文献类目遍及经史子集丛各类,以清刻本、民国影印本和石印本为主。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孤本、善本等,都被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当作特藏进行收藏保存,年代最为久远的是一部明朝末期的文选。
为了明确古籍的相关信息,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邀请专家学者对所藏古籍进行了多次研究鉴定。内蒙古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何砺砻就率队对古籍收藏情况进行了多次考察调研。“呼和浩特市图书馆所藏原绥远地区出版的线装书,包括一些古人书信集锦、内蒙古地方风物文化等,是内蒙古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何砺砻说。
在古籍收藏保护过程中,古籍修复工作的开展是最难的。“修复古籍,需要遵守的原则就是‘最少干预,修旧如旧’,所以对我们而言,修复古籍,首先得找到合适的纸张,其中用于修复的补纸为了更贴近古籍原本的颜色而进行染色是最难控制的。因为每天的温湿度都不相同,光照的波长也有差别,撇去修复中美感的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后期的各项环境因素对纸张的影响,使染色后补上的纸既有美感,也不会变得比原本的颜色更深。这就要求我们找到种类、厚薄、颜色基本相同的修复配纸。这样修复出来的古籍还原度才高,也有价值和意义。”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古籍文献特藏室工作人员赵一鑫是目前该馆唯一一位参加过国家级古籍培训班的古籍修复师,她说自己曾经为了某册古籍的修复,专程跑去北京的琉璃厂和古玩市场去淘纸。
“我们希望能让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古籍‘重获新生’,真正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张浩如表示,“市图书馆正在努力争取资金提高技术,加快推进古籍数字化进程,让古籍在网络上也‘活’起来。”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平 王潇
责任编辑:品一
标签:
- 呼和浩特:让古籍“活起来”“走出去”
- 河南各级组织紧急避险转移群众52567人
- 本周五起,郑焦城际公交化列车方案调整
- 本轮降雨对居民住宅小区有无影响?郑州市房管局回应
- 日理万“基”专业买手也吃不消 FOF规模连续4个季度缩水
- 衢江区“微改造·精提升”:狮子山村深耕“农文旅”融合,绘就诗意田园新画卷
- 湖北千企出海拓市场 半年成交超15亿美元
- 7月以来证券ETF表现强势 百亿规模ETF大幅吸金
- 黄山遗址 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
-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畅通维权渠道 广西开展“薪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 河北平乡:创新驱动引领“童车之都”高质量发展
- 招商基金文仲阳:把握AI变革趋势 做TMT产业猎手
- 交强险保障程度提升
- 济南市·荷花 映日荷花满城香
- 业绩承压明星光环变淡 个人系公募“加分项”丢了
-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常山UU音乐节周末再上演
- 科创板仓位再创新高 公募深度掘金硬科技
- 衢州举办“八一”慰问退伍老兵活动
- 湖北公安“夏季行动” 立案侦办食药环案件332起
- 湖北八成长江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已累计完成10089个
- 青山绿水 潮涌大江 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绿意盎然
- 衢州“文物面对面”活动再添革命文物——1936年的红领巾
- 汶川三江乐活村:发展肉牛养殖 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 茂县5.7万亩青脆李陆续成熟上市 线上线下销售忙
- 专利公共利益强制许可的情形有哪些?
- 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北交所做市商门槛进行调整完善
- 村中小路坑洼难行拥堵严重,别急,打通周边断头路就好走了
- 受降雨影响,7月31日北京西站、北京丰台站部分列车晚点
- 长江篇丨打造经济“绿色引擎”——乌江流域绿色发展观察
- 在男足和女足世界杯上都赢过球 他成为历史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