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得用考试选拔学生】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
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学校想招收优质生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缺乏基本的规范引导,一旦招生工作的导向出现偏差,就会违背教育的价值理念,引发种种乱象。
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一个都不能少,更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校际的教育质量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倘若不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留下某些“操作”的空间,那就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如此一来,“名校”和“牛娃”或许是受益者,但对其他学校和孩子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同时还会严重加剧教育内卷乃至破坏整个教育生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定不可谓不清晰,但落实过程中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根据以往经验,总会有人千方百计地试图钻空子。比如,要求不能考学生,有的学校就灵机一动,想到“考家长”。比如,有的小学在与家长面谈过程中,用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测试家长;有的学校甚至要求登记祖父母的职务、学历等信息,从“拼爹”“拼妈”升级为“拼家族”。
此外,一些别有用心者还瞅准家长的教育焦虑,煽风点火、借机牟利。竞赛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之间虽然不再直接挂钩,但基于“抢跑”可能会带来的收益,部分家长还是会看重竞赛的价值。一些机构直击家长的“鸡娃”心理,搞出一些山寨竞赛大肆敛财,加重了学生负担,严重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最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招生季临近,一些个人和商家通过煽动焦虑情绪、虚构身份、捏造事实等方式误导、欺骗家长和学生,牟取不法利益。更有甚者,将“教育焦虑”作为有力的带货工具。一些所谓的“牛娃”家长纷纷运营起自媒体账号,现身说法,鼓吹教育成功学。还有不少自称“高考状元”“985名校”毕业的家长,看似分享升学政策、教育理念,实则是为了“带货”绘本、玩具等。
义务教育阶段要做好教育公平这篇大文章,必须抓住招生这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畅通举报申诉受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尤其是对那些为了牟利不惜以虚假信息煽动放大“教育焦虑”的行径,更应该严惩不贷。
从长远看,还要抓住考核评价的“牛鼻子”,树立科学的质量评价观与人才观,改变以升学率为考核评价学校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唯其如此,办学者才能静下心来,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想着“掐尖”。如果学校能实现多元化办学,家长也会作出理性选择,不会逼着孩子挤“名校”。
标签:
- 教育部:不得用考试选拔学生 义务教育拒绝“挑三拣四” 环球快播
- 桌面搜索必应超过百度?数据显示:百度全球流量是必应的4倍
- 【环球播资讯】警方通报男子持剪刀伤人:被围观群众当场控制
- 超八成受访职场新人坦言经历过入职尴尬期 如何度过入职尴尬期?|天天报资讯
- 爱奇艺副总裁回应百度搜不到:百度出现了bug正在解决中_全球热文
- 焦点速递!成都高新区12所学校(园)获评四川省级示范性称号
- 以光影记录四川,展多彩神秘蜀韵 ——202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精品传播大赛热度攀升-聚焦
- 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四川省)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
- 每日观点:第八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
- 2023年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下达-全球热推荐
- 北交所新股首日涨跌幅有限吗?北交所股票当天买入可以当天卖出吗?
- 光伏、储能板块震荡拉升 当前热闻
- 承汉韵夏风 来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温情邂逅 视焦点讯
- 农发行磴口支行开展“金融科技周”宣传
- 农发行安化县支行:投放1.39亿元助力建设五好园区
- 焦点消息!农发行安化县支行:有序做好乡村振兴驻村轮换工作
- 环球今头条!农发行铜仁分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考评中获“优秀”
- 【天天报资讯】陕西开启“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文博之夜系列活动
- “三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 从快递增速感受活力中国(人民时评)_世界今亮点
-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教育部部署“百日冲刺”行动
- 微动态丨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个体工商户活力显著回升
- 50亿大动作!200亿A股要搭AI“快车”?刚败走“天价锂矿” 精选
- 广东省税务局提出6方面税收措施
- 瓦霍尔姆_关于瓦霍尔姆介绍
- *ST全新5月23日快速反弹|滚动
- 古人牙菌斑 有助研发抗生素
- 美报告:美军损失8500万美元F-35战斗机部件
- 禁止驶入!渤海潍坊港部分海域实弹射击
- 起底电诈丨电商客服主动来电退款理赔?当心“退款”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