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6日在北京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公众普遍具备较强环境行为意愿,但在不同领域实际行为表现存在差异。其中,行为表现较好的领域是“呵护自然生态”“关注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产生”“节约能源资源”“选择低碳出行”和“分类投放垃圾”。
《报告》显示,在环境状况感知方面,超八成公众认为其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严重,部分公众认为其住处附近存在空气污染(23.1%)、噪声污染(15.6%)和垃圾废弃物污染(15.3%)等突出环境问题。除均认为空气污染和垃圾废弃物污染是突出环境问题外,城镇居民更多感受到噪声污染(17.9%),乡村居民则更多感受到水污染(13.2%)和土壤污染(11.6%)。
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高度认可,普遍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生态环保工作力度都在不断增强,认为增强的人数占比分别为69.2%和64.7%。公众对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为满意,东部地区公众的满意程度最高,东北地区公众的满意程度最低。超六成公众认可其获得感和幸福感整体上因政府的生态环保工作在不断增强,17.1%的公众认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了很多。
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公众在多个方面行为表现均有提升:在关注环境信息方面,2019年经常关注环境信息的受访者人数占比为60.8%,但到2022年,主动关注或传播交流过环境信息的受访者人数占比接近八成,比2019年增长了近两成;在践行绿色消费方面,2020年能经常做到购买绿色产品的人数占比为三到四成,但到2022年,人数占比已超过六成;在分类投放垃圾方面,2019年仅有30.1%的受访者认为自身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到2022年,经常能有效投放各类垃圾的人数占比达六成以上;在环保监督举报方面,2022年有超一成(14.8%)受访者举报过环境问题,比2021年(10.6%)有所提高。
自2019年起,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每年跟踪调查评估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状况,并发布年度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开展系统科学的调查,全面了解公众环境行为状况、人群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好地促进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有效地服务环境管理决策。
标签:
- 每日动态!调查报告:中国公众普遍具备较强环境行为意愿
- 当前动态:7月1日起 湖北省法检雇员制司法辅助人员待遇将调整
- 个人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要满足哪些条件?公司股权变更流程解析
- 要闻速递:男子欠1.7亿仍住豪宅养女友 法院强制执行搜出爱马仕、茅台
- 湖北省委政法委机关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扎实做好调研成果转化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见效
- 世界信息:天津:建立“握手通道”促进就业创业
- 股权融资有哪些方式?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分享
- 股东表决权会被限制吗?对股东表决权进行限制的方式
- 全国公安机关全力推进新时代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降至近10年来最低点
- 认股权证的作用有什么?认股期限如何规定的?
- 公司股权转让要交企业所得税吗?股权的协议回购如何理解?
- 瓦格纳事件后绍伊古首次露面,检方称对普里戈任刑调未结案|快看点
- 天天简讯:7月1日起,上海将调整部分民生保障待遇等标准
- 庄重但不繁杂,北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来啦
- 热议:强制扫码关注?这毛病不能惯!
- 门票优惠潮来了!但部分景区“围墙挡景”煞风景 焦点资讯
- 世界聚焦:这张毕业照,只有1人没用马赛克……
- 技术入股一般怎么分配股权?获得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
- 这些“奶茶”“咖啡”“邮票”都是新型毒品!千万警惕!_环球速讯
- 股东个人债务与公司财产无关吗?公司就是法人吗?
- 焦点短讯!对话斯图尔特·罗素:AI是否会出现自己追求的内部目标?
- 弘业期货:弘苏实业所持1.22亿股股份再遭司法冻结_焦点滚动
- 头条:多处公共场所贴出警示:穿洞洞鞋乘扶梯易受伤!
- 股东的主要分类是怎样的?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是怎么回事?
- 湖南嘉禾:2023年全市国有林场工作暨业务培训会在嘉禾召开 天天消息
- 当前速讯:农发行四川省射洪市支行开展“6.14”征信宣传活动
- 全球简讯:温岭市:开展防汛抗台前置演练
- 天天视点!中国十七冶砀徐产业园开展高温中暑应急演练
- 股东是如何抽逃出资的?工商注册只登记认缴额吗?
- 天天视讯!真心支持夏粮收购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