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世界速看料】这一年,上海具备“远东第一大城市”万千气象

发稿时间:2022-08-11 07:00:47 来源: 腾讯网

近代以来,上海在开放中引风气之先,东西方文明在此汇流融合,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转变。


(相关资料图)

「近代上海城市节奏加速」

1868年,中国的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上海街头,“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

不过,当时自行车数量比较少。到1897年,全上海的自行车数量才几百辆。

1874年,从日本传过来的东洋车——人力车开始盛行。为了达到醒目的效果,人力车身被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后经过一系列改造,黄包车速度明显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了上海人的出行效率,继而成为不少上海平民的谋生手段。

上海是国内最早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之一。1905年,上海电车公司成立,铺设了从今南京路至延安东路外滩的电车铁轨;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通车,全程6.04公里。

从独轮车、轿子到西式马车、人力车,再到自行车、轿车和有轨电车等初现街头,上海城市节奏一步步在加速。

清末年间,一些上海市民除了瓜皮帽、长衫和马褂之外,还穿起了礼帽和皮鞋,并在袖口宽窄、袍裾马褂长短、领口高低和纽扣品种上做起了文章。

女性服装的变化,相较于男性要大得多、快得多。一开始,上海女性穿的旗袍多是立领、右大襟、宽松、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不开衩、下摆宽大。随着西方潮流元素的融入,旗袍在翻领/荷叶领/V形领、无袖/荷叶袖、长度缩短和腰身收紧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良,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成型。

除了旗袍以外,裙装成为都市女性的新宠。从1911年开始,围系之裙逐渐变成套穿之裙,出现了斜裙、塔裙和喇叭裙,缝制的工艺和样式也趋于简洁。

「满足多样精神文化需要」

近代上海大兴娱乐场所,正式的营业性戏园数量不断增加。其中,1851年创办的三雅园是上海开设的第一家营业性戏园,上午卖茶,下午搭台子演昆曲,标志着贵族享乐逐渐转向大众化。

1866年,上海第一家京戏馆正式开张。1884年,新丹桂茶园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京戏馆。1908年,上海十六铺新舞台建设落成。

上海戏院开始从旧式茶园演变成新式戏曲剧场,上演了一系列反映各类社会问题的时装新戏和连台本戏,满足了人们更为多样的精神文化需要。

此外,在虹口乍浦路海宁路转角处,西班牙人雷蒙斯用铁皮打造了上海最早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戏部,所摄影片分为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几大类。其中,风景片内容覆盖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时事片主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教育片主要传播文化。

1920年,活动影戏部拍摄了由梅兰芳主演的“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两部影片的导演,都由梅兰芳自己担任。

1876年,从广东路到南京路一带,出现了“苏三兴”“日戍”“时泰”“同兴”“华兴”“恒兴”“宜昌”和“公芳”等一批由国人开办的照相馆。

其中,1864年5月开张的“宜昌”是上海最早有明确创办日期的照相馆;“苏三兴”原创办于中国香港,于1870年迁移至上海汉口路,以拍摄名媛魅影闻名,“凡柳巷娇娃、梨园妙选,无不请其印成小幅,贻赠所欢”。

到19世纪末,上海较为著名的照相馆有“宝记”“耀华”“致真”和“保锠”,号称照相馆界的“四大天王”。在1900年召开的巴黎博览会上,“耀华”送展的照片获奖,成为清末中国唯一在世博会上获奖的照相馆。

“耀华”获奖奖凭

「思想启蒙与精神重塑」

19世纪80年代之后,上海一些市民开始将吃西餐视作流行时尚,并开始接受“分餐制”。

1897年,上海“德大西菜社”开业,主营德国西餐。与其一同进入上海的,还有一些当时不常见的菜品,如洋葱、菜花、马铃薯和圆白菜等。20世纪初,这些蔬菜开始出现在上海的菜场里。

“德大西菜社”旧照

与西餐相关的洋饮料,也陆续传入上海。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在上海开始生产汽水、苏打水和啤酒等。1892年,英商开设的水厂专门生产蒸馏水、苏打水、餐用矿泉水、柠檬水和汽水等。

总体上来看,自开埠以来,上海餐饮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在本帮菜与外来菜不断融合发展的同时,西式餐饮逐渐成为上海人追求的时尚。

1907年,“狮子牌”牙粉开始利用报纸广告在上海进行宣传。受此影响,中国第一支牙膏也在上海生产销售,标志着近代文明卫生的城市生活方式开始普及。

1912年4月4日的《申报》还登载了书籍广告,包括介绍国外经济社会制度的读物以及英汉辞典等。外来新思想通过图书进入国人精神世界,逐渐发挥思想启蒙与精神重塑的价值。

与之相伴,上海首倡婚恋自由和婚礼简化,自由恋爱、自主选择配偶和程序相对简洁的新模式逐渐改变着国人的婚配观念,一种主动摒弃西方宗教色彩的新式“文明婚礼”应运而生。

1917年,上海已具备“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万千气象。这一年,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开张,沪南体育场落成,先施百货公司在南京路浙江路口正式开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与老闸桥石路(今福建路)之间开通有轨电车……近代上海进一步形成了文明汇流的独特气场、城市生态。

(作者: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王胜桥)

标签: 上海具备远东第一大城市万千气象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