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最资讯丨极目时评|纪录片《回家》赝品事件“太糟糕”

发稿时间:2022-08-17 17:05:51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片)

极目新闻评论员 付瞰

8月17日,“刘海粟女儿指纪录片《回家》掺杂大量赝品”的新闻在网络上流传。8月12日《中国文化报》第二版也刊登了冯健亲、阮竣、陈履生、张安娜、梁晓波等人《关于吉林广播电视台“刘海粟专辑”被不法分子利用的严正声明》。刘海粟为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此事关注度极高。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评价,“看了这个新闻的来龙去脉,感觉太糟糕了!既然刘海粟的后人陪同节目组去看了和拍了那么多的真迹,为什么不用真迹反用赝品,这背后要么是审稿不严,要么就是有利益输送,想通过节目将赝品洗白。”

据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艺术品市场上,造假屡禁不绝,手段五花八门。艺术品在拍卖的时候,藏家通常会问有没有出版物,有出版物的艺术品,价格就会高一些,没有出版物的艺术品,价格就要打折扣,而艺术家生前的出版物更为可信。造假者也手段百出,比如有的艺术家2000年去世,有人就伪造艺术家1995年的出版物,或者仅印刷一本用来欺骗藏家,或者在正规出版物里伪造、增加一张作品图,不是非常之熟悉艺术家作品的人很难辨认。而造假的重灾区,通常也是艺术品市场上那些卖得好的艺术家的作品,像刘海粟、范曾等市场行情好的画家的作品,赝品很多,藏家一定要睁大眼睛、辨明真伪,媒体在宣传时也应该引用权威出处,加以辨别。

国画向来也是造假重灾区,一位著名国画家也曾经专门联合媒体一起打假,有些赝品的以假乱真之程度,甚至差点骗过了画家自己的眼睛。原因就是造假的也是专业人士,有的甚至曾经是画家非常亲近和熟悉之人,对画家的艺术风格非常了解。

但赝品终究是赝品,熟悉艺术的人都知道,每一位艺术家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和艺术阶段,反映在作品中的气韵和心境都是不一样的,仿造得“形”再像,也难还原其“神”,这也就是艺术的魅力,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就算艺术家本人若干年后“复制”自己的原作,也就只能算作是“复制品”了。所以,欣赏艺术,必须先尊重艺术。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 极目时评|纪录片回家赝品事件太糟糕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