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全球独家】二十四节气——历尽三伏热,天凉好个秋

发稿时间:2022-08-23 06:51:28 来源: 腾讯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


(资料图片)

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共处,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美学,也是最朴素的中国式浪漫。

八月将末,三伏已尽。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来了。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里,“处”是停止、隐退的意思,表示暑热之气到此结束。人们开始摆脱夏季的炎热,准备迎接凉爽的秋天。“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在诗人苏泂笔下的处暑,是千金都买不来的凉爽。

俗话说,“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俗话又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近几日好多兰州人都是从清晨的秋雷声中醒来,一场场雨水带走了夏日的高温,北方特有的秋高气爽也在每一个微凉的清晨有了模样。

处暑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时起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人们发现,鹰常常将把所猎之物码放在一起,“杀鸟而不即食,如祭然”,就像是人们将各种美食先供奉给神灵和先祖的祭祀一般,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为“示有先”。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始肃,指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萧肃之意。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梁等谷物的总称,“登”是成熟的意思,“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成熟了。“禾乃登”特指江山社稷的“稷”,作为五谷之首,在处暑时节率先成熟。

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问天的智慧,那么,在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宝贝”。

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祭拜先祖等。

现收藏于兰州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清代苏氏祖先堂,就是处暑节气祭拜先祖习俗的实物例证。苏氏祖先堂是兰州民居样式建筑模型。摆放祖先堂的供桌阔2.15米、宽1.17米,高0.85米。模型为古代高台建筑,整座建筑坐于须弥座高台上,明间筑台阶五级,拾级而上即登高台。建筑制式为五架梁悬山带出檐,面阔为破五间2.1米、进深0.9米、高1.4米。双坡筒瓦顶,明柱檐廊。台阶、须弥座均设栏板,平板枋上施七踩品字科斗拱九攒。额枋间饰荷叶隔架墩,柱间饰雀替。明间檐柱挂对联一副及横批一块,惜字已不辩。整座模型全木制作,精巧玲珑,特别是斗拱分件,完全仿真制作。

处暑,这时不再有盛大的花事,取而代之的是即将层林渐染的秋景,是开始欣赏大自然有关季节变化的奇妙。

总策划丨刘世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视频

图片由兰州市博物馆提供

编辑丨包学枫

标签: 二十四节气历尽三伏热 天凉好个秋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