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全球新资讯:张远:​挨巴掌的板儿

发稿时间:2022-08-30 19:09:30 来源: 腾讯网

挨巴掌的板儿

作者 | 张远

刘姥姥两进荣国府,都带了她的外孙板儿去。刘姥姥在荣国府的精彩文字,想必各位读者都印象深刻,但一同来到荣国府的板儿,却挨了姥姥两次巴掌的事儿,可能被人忽略。


【资料图】

之所以刘姥姥带着板儿去荣国府去打秋风,只因为板儿才是真正代表了和荣国府王夫人“联宗”的王家人,如果单凭刘姥姥去,那就像林黛玉所说的那样“她是哪门子的姥姥”。恰如书中所言,刘姥姥求告王熙凤时说:“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王熙凤的回答也是很妙:“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吧。”由此看来,板儿不只是给刘姥姥做个伴儿,也是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最起码的底气,更是这次成功讨得银两的小功臣。那么刘姥姥两次打板儿巴掌是为啥呢?这乃是这位“经久世代”的刘姥姥的精明之处,也是作为老人教训孩子之法。

当然,刘姥姥并不是那种图一时之快,一味打人的老人。文中写到,娘俩出发之前,“次日天未明,刘姥姥边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板儿当时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教训几句,理应如此。来至荣国府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从周瑞家出来到王熙凤院子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真可谓对孩子的千叮咛万嘱托。然而毕竟是个孩子,看见桌子上满满的鱼肉,“边吵着要肉吃。”饿了要吃,是孩子的天性,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这一巴掌,一是不能惯着孩子贪欲之性,人家的东西,不能伸手就要,坏了规矩,惹恼了人家;二是咱们娘俩来不只是为了这点吃的,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办。三也是转移自己的忍羞胆怯。所以后来,刘姥姥“携了”板儿下炕到堂屋,又百般“哄”板儿出来给凤姐作揖,吃罢饭,“拉了”板儿过来道谢。每一个动作,都看出姥姥对不懂事的外孙的管教和疼爱。

第二次板儿挨巴掌,是在贾探春的房间里,板儿因“略熟了些”,便无所顾忌,顽皮的天性又一次显现出来,除了要摘锤子,还要佛手吃,竟然跑到探春的卧榻前乱闹,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刘姥姥很清醒地知道,这是大家闺秀的房间,岂能容得上你小孩子不守本分的乱跑,没有教养乱讲。一巴掌打了不懂事的外甥,也是表明她自己是一个知进退、懂礼仪、守规矩、有尊严的人。

板儿,在明清时期是钱的意思。《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众人听完妓女云儿唱曲之后,齐声喝彩,独薛蟠抱怨“说无板”,就是没有赏钱。也许给孩子起名板儿,希冀孩子将来是有钱富贵之人。但我看到这个名字,就想起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手里的戒尺。戒尺是小板,贾宝玉挨打可是大板。其实如今社会的家长或老师,经常遇到那种被顽劣孩子气得“脸如金纸”的场面,却鲜闻孩子挨板子的待遇。

在传统印象中,严师的形象从来与戒尺密不可分。而如今的课堂里,戒尺早已难觅踪影,“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成为平常事。鲁迅先生的文章里,老先生的戒尺是他难忘的记忆。经过老先生一次严肃的批评后,鲁迅在课桌上刻上了"早"字,从此他这一生都受益。板儿接受过姥姥的两次巴掌之打,和刘姥姥的言传身教,恐怕也会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会感激姥姥的“大爱”。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我们天天焦虑孩子的放肆、任性和不上进,作为老人,谁能做到刘姥姥的宽严相济,奖惩分明,又是谁在和贾母一样,对孩子盲目的宽容,放纵式的溺爱。我倒是认为:恰到好处的“打”有时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可以打去孩子的邪气,打去傲气,打出志气,打出勇气。但是如果你把孩子当出气筒,那你只能打出晦气。

如今的家庭里,一切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任性的主角,课堂上,没有板儿(教鞭)的老师,成了无尊严的配角。值得令人三思!

板儿,你有这样的姥姥,你是幸运的。

张远,辛寨山子坡人,1969年1月生。县作协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