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每日视点!《诗刊》副主编霍俊明的诗,很朴素,不过,也只剩朴素了

发稿时间:2022-09-08 10:09:12 来源: 腾讯网

2022第4期的《江南诗》,以“响水桥笔记”为题,发表了霍俊明的6首诗。分别是《月圆之夜的响水桥》、《在乡下向伟大的兔子致敬》、《唯一的草莓》、《听母亲电话里说父亲正在村西挖野菜》、《杏树的命或一份杜甫传记》和《不应该让她们如此狼狈如此羞愧》。

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


(资料图片)

在这组诗之前,有编辑的推荐语,有霍俊明的题记。梁晓明的推荐语说,霍俊明的这6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深沉,就像他说的是一次:在乡下向伟大的兔子致敬。”而霍俊明在《题记》里,说到了响水桥的来历,回忆到了儿时的情景,“响水桥,作为时光的物证,给了我以诗为记的绝好理由。”

显然,推荐语和题记为理解这些诗打下了基础。原本为了避免有断章取义之嫌,应该将6首诗都展现出来。但是,这6首诗都不短,篇幅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就来看看第一首诗,《月圆之夜的响水桥》。

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

这首诗很好读懂,没有高深的词汇,没有不相干的堆砌,读起来确实有“语言朴素”之感。不过,读到最后,也就剩下“朴素”二字了。这首诗描写了四十多年前,父亲背着我,夜里从姥姥家回家,路过响水桥时的情景。不知为何,过响水桥时,父亲突然叫了我两声。

霍俊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父亲的叫声,而我,竟然吓得打了一个冷颤,结果我就不吃不喝地昏睡了几天。母亲听老人的建议,站在门槛上敲脸盆,喊我回家,竟然我就好了。作者用“失魂落魄”来说明这件事,确实,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想起那个月圆的夜晚,有点诡异的感觉。但“感情真挚深沉”,好像体现得并不明显。这样的一件事,竟然成了“以诗为记的绝好理由”,只能说明诗人确实太敏感了。

霍俊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得有一位编辑曾经说过,我的诗放在50年前还算可以,不知道霍俊明这首诗放在50年前会怎么样?人们总是在质疑,著名诗歌刊物的编辑,发稿好像很轻而易举。估计有些编辑心里是不服的,但霍俊明这些诗能够在《江南诗》发表,与他是《诗刊》副主编的身份有没有关系呢?

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这些诗是“三人随笔”写的,《江南诗》会不会发表?当然,这样的假设是很难成为事实的。但读了这些诗之后,不免让人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而且,让人们对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很糊涂。

霍俊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诗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即使是同为《诗刊》编辑,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比如《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就认为,现在的诗就不是写给普罗大众读的,而《诗刊》主编李少君却常常将“时代”挂在嘴边,《诗刊》副主编霍俊明用这些诗,表明了他的态度:诗就应该这么“朴素”。

看来,现在的诗坛真是“百花齐放”啊。说难听点,就是没有标准,完全看编辑的个人喜好。所以,编辑总是被质疑,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他们掌握着诗坛的生杀大权。作为《诗刊》副主编,霍俊明将这些诗投给《江南诗》(应该是自己投的吧?)说明他自己认为这是好诗。

霍俊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江南诗》将这些诗公开发表出来,而且中国作家网将这些诗推荐出来,说明他们都认为这是好诗。现在的诗,要么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要么平铺直叙、浅显易懂,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竟然都是“好诗”,着实让人越发糊涂了。

标签: 诗刊副主编霍俊明的诗 也只剩朴素了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