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环球看热讯:老子:如何进入得道之境?

发稿时间:2022-09-26 07:01:49 来源: 腾讯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资料图片)

——《道德经》

转自道德经解读

老子认为,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即柔和虚无,此二者合起来就是朴素自然。他还强调了道的理念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

道的法则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过程。这一法则就决定了人在修道时不可能一次完成,还要进行永不停息的修炼,即便修得完满后,还必须继续保持道德的不流散,确保它的完整性。

因为一旦流散就会再一次进入到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往复之中。人能做到自然无为也就进入得道之境了。

在老子看来,刚强是有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无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合于道的,而刚强是不合于道的。他要求人们要认识到刚强是不合道之法则的,所以要坚守柔弱。

人们常用温柔似水来形容女子美好的性格特征,水性本柔所以能承载天下万物,人们如果能达到如溪水般柔顺,也就符合了道的要求,也就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人状态,得道也是必然的了。

老子认为,如果知识没有体现道的本质和道的法则,都不是真正的知识。老子主张得道之人应保持糊涂的状态,并将此作为人类的楷模。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这里是强调榜样的力量,得道之人要实施无言之教,而不是将自己的现点强加于人,这正体现了老子无为而为的处世哲学,他强调不能将人的思想引入歧图,以让人对道的理解不出现差错。

人是有欲望的动物,贪慕荣华富贵是人的本性,人只有认识到了荣华富贵终归恢复为无,才能泰然处之,无所不容无所不能容,才能达到道的境界,修得圆满。

然而修得圆满后也不是大功告成了,也必须继续保持对道的理念的坚守,否则又会进入到从无到有的循环往复之中去,所以保持对道之理念的坚守是十分必要的。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标签: 老子如何进入得道之境 老子_文化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