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环球新要闻】青岛诗人眼中的“诗歌节”:诗歌传播从节日到日常,从小众到大众

发稿时间:2022-09-29 10:06:13 来源: 腾讯网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诗人谢颐成:


(相关资料图)

青岛诗歌节是青岛诗人和和国内顶尖诗人交流的一个平台,能够获得支持已实属不易,第一步迈出去了,慢慢完善吧!后续可能会有和国内一流诗人直接交流的便利。

诗人高伟:

文学海洋,诗意青岛一一诗歌让我们的城市本色的诗歌气质得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彰显。林少华曾说,诗歌和艺术才是青岛精神的底色和城市的心性,因为诗人的存在,繁琐的人世间,伟大的自然和周正的生命在语言中无数次复活,并成为不朽,孩子干净的眼睛,生命永流的激情,照亮幽暗心路的烛火都会在一个生命维度中长久存在下去。

青岛的诗歌支持者的表现非常让人心动,此次诗歌节安排的各种讲座与对话,几乎就是分秒间名额被抢光。如此小众的诗歌活动,青岛市民的参与热情超出了预期和想象。我们的城市内部实则孕育了足够火热的诗意和激情,青岛市民的素养配得上这座有着广袤海洋与冷峻山峰的美丽城市。

诗歌节中,诗人们的一些讲座,对青岛诗人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大的,他们所站的智慧高度和诗学能量,让我们知道了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对青岛诗人以后的创作肯定是起很大的提升作用。青岛的诗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活动,地铁诗歌快闪活动,新颖有创意,与很多喜欢诗歌的读者面对面的碰撞,为青岛诗歌以后的活动模式提供了初步范本,我们以后肯定会尝试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诗歌活动和创作中。

这一次,我们见到的是中国一流的诗人,感受到他们诗学涵养和诗歌创作,以及个体生命达到的可能性。好像你登上五星级的精神地点,和见识过特别丰沛辽阔的了不起的风景,它对生命的那种打动和震撼。诗歌节对于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明亮度上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特别与这个城市的美丽和应有的精神面貌相匹配的一次机会。

诗人闫殿才:

诗歌节是青岛诗人和青岛文学的一场盛宴,她给青岛诗人带来了自勉自信和自强。

相信通过这个诗歌节,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热爱诗歌。

文学是一个持久的事业,需要继承和发扬,需要世世代代的人去耕耘和传播。希望通过这个诗歌节,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诗歌这个大家庭来。

对我个人来说,因为全程参与了诗歌节的工作,看到了这些诗坛大家的严肃、认真、谦虚卑、勤勉的工作,看到了我们岛城诗人的激情,我觉得以后要更加努力,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新生代诗人 桂鱼

我现在就是在海边来回答您的问题,诗歌节给青岛带来了什么?我觉得它首先是基于一个文学方面的开放,这种开放,它不仅是一个文本性质的,更是一个精神层面上的开放。青岛是一座海洋城市,风从海上来,那我们的诗歌在海里生长,有了这种外来的风,这座城市的诗歌精神,它是会生长生发得更加蓬勃,我觉得这是诗歌节的第一层意义。

对于青岛诗人来说,接触到诗歌节首先有了视野和眼界的扩大,诗人名家同时来到青岛,无论是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还是他们和青岛诗人的对话,都既是包容,又是开放,他们和青岛诗人的认知在这种想象和现实经验之间的碰撞,带来了很好的写作的入口。

后续落地最重要的实践是青岛诗人们自己的文本创作,不管你诗歌节的规模有多大,请到了多少诗人,最终一座城市来说,是要落实到个体诗人的写作上。后续当然是不仅限于写作,青岛诗人可以自发组织诗歌聚会,邀请大众一起参与的具有普适性的诗歌沙龙或者诗歌讲座。

有了大众层面的普及和传播,诗歌精神才能在城市里成为一种文化日常。我觉得日常性是比较重要的,诗不能只限于一个小圈子里面自娱自乐,诗歌是写作,是个体的,但是诗歌传达出来的意象、美感,它最终是传达给大众的,应该也是一个城市的审美的表现。

就我个人来说,跟几位大咖都有近距离的交流,也主持了几场活动,对我个人的写作状态会有所帮助,我知道当我在遇到瓶颈的时候该怎么办,在题材的寻找和形式的创新上,要怎么就找到新的方向。

诗歌节是结束了,留下的东西,就是这种开放性,不能说诗歌节结束了,大家又回到那个原来的小圈子里去自娱自乐了。它的开放性、开放度,以及青岛诗人写作的外向性,跟其他城市的地域的交流和互动精神是要保留下来。

00后诗人邢思远:

我从小在青岛长大,这是一座诗意的城市,尤其是这几年,我愿意称其为我终于长大了,睁开眼睛开始看青岛的几年,使之声生不息了,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青岛,这座城市浑然天成的美貌和文化底蕴,以及勤劳的人们后天搭建的平台,让我在青葱岁月,就能自由自在地热爱的道路上驰骋了。今年我也很幸运地考到了纽约大学的文学核心专业,我很快可去更远的地方去探索自己热爱的领域了,我想是青岛,我的家乡给了我底气,让我怀着满腔热血,继续奔向自己向往的远方。

标签: 青岛诗人眼中的诗歌节诗歌传播从节日到日常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