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全球观热点:上海社会科学馆“大师体验课”首讲:熊月之谈“历史的魅力”

发稿时间:2022-10-09 10:06:01 来源: 腾讯网


(相关资料图)

10月5日下午,“大师体验课”在上海社会科学馆首次开讲。20余位来自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的高中生参与了线下课堂,并在课后参观了上海社会科学馆。

首场大师课由史学家熊月之授课,他以“历史的魅力”为视角,围绕“历史是什么?”“中国为什么重视历史?”“学习历史有用吗?”以及“如何学习历史”等方面,展开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与上海史研究,代表作有《上海通史》《上海人解析》《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等。

“大师体验课”未来将推出社会科学领域各科的体验课程,由社科知名专家、学者及高校人才进行授课,来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希望他们能够熟练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应对现实问题,成为社科的后备力量。

在首讲中,熊月之引用了梁启超的名言:“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为发达。”从中能看出历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地位。熊月之表示,中国之所以特别重视历史的一大原因在于,中国非常重视“人”,重视世俗生活。相比之下,印度重视人和天、和心灵的关系,因此与宗教相关的学问非常发达,而印度历史是零碎的,现有的记录也往往是把神话和过去联系在一起;古代欧洲文明则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由此发展出发达的自然科学。

熊月之谈到,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人们敬重历史,统治者敬畏历史,历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已重视对于历史的记录,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专门记录各类历史事件的史官,并且大多都是家族世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传承。古代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即如实地记录下发生的事情。而到了唐太宗以后,史官对正史的修订加以限制,正史的编撰减少了客观性,野史便更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野史相比于官修的正史显得更为不羁,其中还掺杂着作者的主观意识。但熊月之告诉同学们,只要用思辨的眼光进行鉴别和区分,野史也是可供参考的。人们需要参照其它史料并和野史进行相对证,去伪存真,选取出符合实际的野史作为参考。

历史是科学吗?熊月之指出,历史包含在广义科学的范畴之中,它有“单向性、具体性、综合性、对话性”的四大特点。单向性即意味着历史事件过去便过去了,人们无法复制它;具体性意味着它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熊月之强调,历史的综合性在于,任何一个现象从历史分析都不简单。

他以外滩建筑为例:为什么会在当时形成这一独特的建筑群?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解释近代上海的历史。而为什么今天外国人不会在上海建这样的房子?这又和近代和今天的外国人对于上海不同的认同程度相关,“这和当时与现在上海在中国、世界上的不同位置有关。”熊月之说道,再细究下去,又需要了解世界史、中外关系史等。“简单的建筑背后有这么多的元素,而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读史可以明智”,熊月之告诉同学们,读史能够延伸自己的生命长度和宽度,和过去几千年里的那些人物“对话”,会让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豁然开朗。

对于学习历史,怎样背诵史实常常让学习者“头疼”。而对于记忆这门“课程”,熊月之也给出了几点小建议:掌握史料并建立其中的真实联系。通过寻找史实的共同点和对记忆力的培养,在自我意识中创造专属于自己的记忆点和方法。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比较思考,多思多想,并将自己所想进行整合梳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本次活动由上海社科中心主办,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协办。

标签: 上海社会科学馆大师体验课首讲熊月之谈历史的魅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