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环球快报:新书推介|宁稼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发稿时间:2022-10-24 08:02:23 来源: 腾讯网

《中国古代文学史》,宁稼雨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内容简介

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宁稼雨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册)近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文学史的主要特色是:


(资料图)

强调实用性,以“量体裁衣”为出发点,按照高度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学分课时安排,根据大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实际课时数量所需教学内容容量,来设定全书的体量规模,意在突出重点重心,把古代文学史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把其中最精华部分浓缩在该教材中。为达此目的,编者采用“点”“线”结合的全书体例结构方式,力求兼顾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线索和重点文学现象的有机结合,完成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核心内容教学任务。

突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文化属性,以中国古代文化“三段论”学说统领驾驭古代文学史基本线索和核心主线。具体来说,就是以“帝王文化”“士人文化”“市民文化”三个文化时段为基本坐标,尽量考虑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全部现象和线索与此三个时段的从属异同关联上去解析和诠释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面貌和深刻内涵。

加强互联网+的网络互动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途径:一是就教材内容,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源(知网等渠道),二是搜集整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像多媒体资源,放置于相关网络平台,供学员查阅参考;三是在各章后提供参考思考题,供学生参考练习。并依托本套丛书平台,开设教材编写者与使用者(师生)进行教材内容交流互动活动。

该书拟作为全日制本科、专科“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实用型教材,其规模基本根据授课学分时数设定。

主编宁稼雨教授

目  录

上册

前言

总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段说”背景下的中国文学演进轨迹

先秦至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史图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节   先秦文学概述

第二节  《山海经》与上古神话

第三节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四节  爱国诗人屈原与《楚辞》

第五节  宋玉与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第六节  大象无形的《老子》

第七节  孔子思想及其语录体散文《论语》

第八节  孟子思想及其论辩散文《孟子》

第九节  《庄子》的“逍遥”世界与汪洋恣肆文风

第十节  《韩非子》与先秦寓言

第十一节  史传文学的奠基者《左传》

第十二节  纵横捭阖的《战国策》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第二章  秦汉文学

第一节  秦汉文学概述

第二节  汉赋奠基人司马相如

第三节  多产辞赋作家扬雄

第四节  西汉鸿文家贾谊

第五节  汉乐府诗歌双璧:《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第六节  文人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古诗十九首》

第七节  刘安与《淮南子》

第八节  东方朔及其游戏之作《答客难》

第九节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十节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第十一节  张衡与抒情小赋

第十二节  东汉政论文的代表:《论衡》与《潜夫论》

明王延喆刊本《史记》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第二节  “三曹”“七子”与建安文学

第三节  “竹林七贤”与正始文学

第四节  陆机、潘岳与西晋文坛

第五节  左思、刘琨与建安风骨余绪

第六节  郭璞与游仙诗

第七节  田园诗人陶渊明

第八节  山水诗人谢灵运

第九节  《搜神记》中的鬼蜮世界

第十节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第十一节  刘勰与《文心雕龙》

第十二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第十三节  南北朝民歌

唐写本《世说新语》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节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第二节  初唐诗坛与四杰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第四节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第五节  “谪仙诗人”李白

第六节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

第七节  “诗圣”杜甫

第八节  “十才子”与大历诗坛

第九节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第十节  白居易、元稹与新乐府运动

第十一节  杜牧、李商隐与晚唐文坛

第十二节  文备众体的唐代传奇小说

第十三节  花间鼻祖温庭筠

第十四节  “词中之帝”李煜

《钦定全唐文》

下册

宋代至近代文学发展史图

第五章  宋辽金文学

第一节  宋辽金元文学概述

第二节  王禹偁与宋初文坛

第三节  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第四节  “宰相词人”晏殊

第五节  文坛领袖欧阳修

第六节  苏轼:宋代文学的巅峰

第七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八节  婉约词家周邦彦

第九节  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

第十节  爱国诗人陆游

第十一节  爱国词人辛弃疾

第十二节  姜夔、吴文英与词的雅化

第十三节  文天祥与《正气歌》

第十四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苏轼书《醉翁亭记》碑

第六章  元代文学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

第二节  虞集与“元诗四家”

第三节  杨维桢与“铁崖体”

第四节  萨都剌与少数民族作家

第五节  心系市井的元曲作家关汉卿

第六节  元曲大家白朴

第七节  “曲状元”马致远

第八节  王实甫和《西厢记》

第九节  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第十节  南戏“四大传奇”

第十一节  张可久与元末散曲

第十二节  高明与“全忠全孝”《琵琶记》

《元刊杂剧三十种》

第七章  明代文学

第一节  明代文学概述

第二节  宋濂、刘基、高启与明初诗文

第三节  台阁体与茶陵诗派

第四节  前后七子与复古风潮

第五节  唐宋派与公安派

第六节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第七节  《水浒传》与绿林文化

第八节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第九节  《金瓶梅》的文学价值

第十节  李贽与《三言》《二拍》

第十一节  “狂人”徐渭和《四声猿》

第十二节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三国志通俗演义》

第八章  清代文学

第一节  清代文学概述

第二节  遗民诗人与入仕诗人

第三节  王士禛与神韵诗派

第四节  袁枚与性灵诗派

第五节  纳兰性德和清代词坛

第六节  桐城派与清代散文

第七节  汪中与清代骈文

第八节  《聊斋志异》:重振文言小说雄风

第九节  《儒林外史》:文人的灵魂自省

第十节  《红楼梦》:中国文学的扛鼎之作

第十一节  《长生殿》:“情缘总归虚幻”

第十二节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第十三节  京剧与地方戏的兴起

甲戌本红楼梦

第九章  近代文学

第一节  近代文学概述

第二节  首开风气的诗人龚自珍

第三节  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第四节  女侠诗人秋瑾

第五节  柳亚子与南社

第六节  同光体与中晚唐诗派

第七节  《品花宝鉴》与狭邪小说

第八节  《三侠五义》与公案小说

第九节  《老残游记》与谴责小说

第十节  苏曼殊及其哀情小说

第十一节  汪笑侬与京剧改良 

《老残游记外编》手稿

前  言

根据本丛书策划理念和本分册具体情况,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宗旨和撰写体例作出如下安排:

一、编写宗旨与创新特色:

本书拟在如下几个方面形成创新特色;

1.根据目前“古代文学史”课程学分设定和教学需要对传统文学史写作模式实行突破。

我们认为,文学史可以有多种写法,这是学界基本普遍认同的看法。所谓多种写法,是由于社会对于文学史需求的多样化决定的。所谓多样化,应该是指社会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于文学史需求的多样化。比如专业研究的需求,高校普通学生初学的需求,社会上爱好者自学的需求等等。

不过,纵观迄今为止目前数以百计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其中直接为在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使用的文学史却是凤毛麟角。从主编自身经历来看,从我本人本科学习到后来多年执教“古代文学史”课程情况过程,到我所了解到的国内各不同层次学校“古代文学史”课程的教材使用情况,多数学校选用《中国文学史》教材的原则是权威、经典、系统。这样一来,那少数几部经典文学史就成了绝大多数学校教材选用的共同选项。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英文版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高校本科生的专业课学分一压再压,这直接导致像“古代文学史”这类主干基础课程学分的压缩。据我所知,目前“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多数学校本专科生的学分设定是6-8学分。按照这个学分数量,那几部经典文学史的内容根本无法全部讲授完成。

无奈,各个学校授课教师备课时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就是要根据学分所能允许的教学时间从教材和其他参考材料中选用相关内容。这给教师和学生的教材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我们认为需要一套适应本专科教学学分课时实际需要的文学史。在这一点上,我们设想的文学史编写原则是“量体裁衣”,根据多数学校“古代文学史”课程规定的学分课时来安排教材的内容容量。这样也就势必大大压缩《古代文学史》的容量,使之与高校设定的学分课时数量相吻合。

2.根据学分课时的数量和教学需要大幅度调整《古代文学史》的编写体例。

“量体裁衣”的必然结果就是需要对以往的文学史编写体例作出重大调整。根据以往高校各种文学史使用状况和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目前学分定制和教材容量的限定下,以往文学史那种地毯式全面铺开的写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我们计划采用的方式是点线结合,线索重心突出的方式。“线”的方面是指用全书的《发展史图》(时间轴)和各章下各个时代概述部分的内容给学生以简明清晰的文学史脉络演变知识。“点”的方面是指把各章各时代下内容重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亮点进行梳理提炼,加以重点陈述。“点”与“线”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完善学生对中国文学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达到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目的。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3.根据学界发展动态突出本教材的学术含量和“三段说”文化背景主线。

本教材力争在编写内容方面形成特色,其核心要义是,以主编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三段说”为贯穿全书的主线纲领(宁稼雨《中国传统文化“三段说”刍论》,载《求索》2017年第三期),以期帮助使用者从宏观格局上把握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主体关联(参见本书“总论”)。

4.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和本套丛书的“互联网+”特色,突出教材中的互联网+特色含量,并力求以此弥补本书容量压缩造成内容减少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在各章各节各具体内容后,附上与该部分相关的各种多媒体网络资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要素:

第一是列举推荐网络上与该部分内容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知网、人大复印资料等),帮助学生对此做进一步深入了解,乃至准备考研。

第二是列举与该部分相关的视频、图片、微课、慕课资源,为学生提供感性学习的材料。

第三是列举该部分思考辨析题,在本丛书网站上开设《古代文学史》课程问答交流窗口,编写者、教材使用教师、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互动交流。

黄人《中国文学史》

二、规模和使用对象:

本书拟作为全日制本科、专科“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实用型教材,其规模基本根据授课学分时数设定。目前国内多数学校本科专科“古代文学史”课程分为8个学分,160课时,分两个学期授课,每学期80课时(4学分)。按每课时教材正文大致4000字计算,每册大约30万字,上下两册共60万字左右。其中不含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内容。

三、编写体例与分工:

本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发展史图】(时间轴)全书配有发展史图,以时间顺序,将本书主要是作家及代表作进行展示,方便学生系统掌握。

该发展史图以文体线索为纵线,时代段落为纬线:一方面,从纵向角度展示诗歌(含词)、散文、小说、戏曲等几种主要文体自始至终的产生发展演变线索,及其代表性作家作品和各种文学现象、概念术语;另一方面,从横向角度寻找各种文体在不同时代发生不同变化的社会文化基础。

2.【主体正文】

主体正文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从先秦至唐代,下册从宋代至清代。上册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章,下册按时代先后分为“宋辽金”“元代”“明代”“清代”“近代”五章。每章分为概述和重点作家作品介绍两部分。其中“概述”主要介绍该时段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学根源和基本概况,“重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则遴选该时段重要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作品进行重点介绍。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3.【多媒体网络资源】

在每小节单元正文后,提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资源。

4.【思考辨析题】

在每小节单元正文后,提供针对本节内容的思考辨析题。

全书分工情况如下:

主编、前言、总论、第三章第十节:宁稼雨(南开大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刘杰(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第二章 秦汉文学:杜文平 (山东济宁医学院)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周小艳(河北大学)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邵颖涛(西北大学)

(以上上册)

第五章 宋辽金文学:于广杰(河北大学)

第六章 元代文学:夏习英(天津农学院)  

第七章 明代文学:姜乃菡(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八章 清代文学:刘莉(安徽财经大学)

第九章 近代文学:宋华燕(山西师范大学)

(以上下册)

全书多媒体互联网+工作:刘欣(南开大学)

限于编写者水平和各种其他因素,本书不足和失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方便我们修改订正。

宁稼雨

2018年4月

标签: 新书推介|宁稼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