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埃尔诺:在悠悠岁月的回忆中解释自我

发稿时间:2022-10-25 08:57:53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片)

我如何成为了当下的我?答案,只能从自身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时代的烙印会打在一代人身上,而个体的经历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个人记忆往往成为集体记忆的载体。

埃尔诺在68岁时创作的《悠悠岁月》,从二战到二十一世纪初,内容跨越60多年,称得上一代法国人的集体记忆缩影。作者选用了很琐碎、很平淡的写作方法,由不同时期的照片切入,如同编年史一般,带着读者回顾了法国、欧洲以及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当然,埃尔诺无意写一本历史书,而是要以历史作背景,“勾勒了社会的进程和一种生活的内心历程。”回忆的目的,“在于叙述一种生活、解释自我。”

这样一来,作者的创作意图很明显了,对悠悠岁月的回忆,是一次解释自我的寻心之旅,是用文学进行一次对历史记忆的挽回,“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种东西。”

且看埃尔诺如何编织这次寻心的回忆之旅。

书的起首一句:“所有的印象都会消失。”这话说得很霸气,直接下定义,有点“道可道,非常道”的先知感。接下来,埃尔诺更进一步写到:“一切都将在一秒钟之内消失。”“在节日餐桌旁的谈话中,我们只会是一个越来越没有面目的、直到消失在遥远一代无名大众里的名字。”既然消失是注定的,那么,作者的回忆还有什么价值呢?在回忆社会、政治、生活、环境变迁的同时,作者还回忆了个人成长的细节,包括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过程,可以说,作者的回忆是有点有面、收放自如的天马行空。而作者的“野心”不止于留下自己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在书的结尾,她总结性地表示:“这个世界留给她和她同代人的印象,她要用来重建一个共同的时代,从很久以前逐步转变到今天的时代——以便在个人记忆里发现集体记忆部分的同时,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追寻历史的真实意义,这成了《悠悠岁月》的终极目标,恰如本书结尾的那句话:“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埃尔诺的目的达到了吗?从读者的反馈,从诺贝尔的加持来看,她成功了。

这不是一次躲躲闪闪的回忆,有历史的大背景,更有直抒胸臆的个人看法,世界大势时隐时现,法国、美国的一些总统成了作者调侃的对象,个人的成长过程的烦恼也是纤毫毕现。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串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人的历史,而个人的历史,往往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明知要消失,还要努力去挽留,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劲头,也成为人类发展历程中勇毅向前的普世追求。回望悠悠岁月,追忆似水流年,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本算不上“好看”的好书。算不上“好看”,是说它不热闹、不唬人、不一惊一乍,只是平淡直白地讲述照片背后的历史,阅读的快感不会轻易得到;说它是好书,是因为她波澜不惊、从容舒缓的气度,这是悠悠岁月滋养出的光华,是记忆精华沉淀出的包浆,如一杯淡茶,慢慢品,才能体会到山川雨露孕育的灵秀之气。这种感觉,用学术化的机械语言不好表达,想起李清照的那首《声声慢》,与《悠悠岁月》,恰可唱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标签: 埃尔诺在悠悠岁月的回忆中解释自我 悠悠岁月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