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资讯推荐:书画联盟丨山水画构图的两个规律

发稿时间:2022-11-03 22:54:38 来源: 腾讯网

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一幅好的山水画,必须有好的构图。好的构图一般要符合以下两个规律:


(资料图)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的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虚实 、疏密、开合、藏露、节韵等关系。

(1)宾主。

构图要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

(2)呼应。

画中一切物体(包括题款和印章),都要互相关联,有呼有应。这样才能气脉贯通。

(3)虚实。

传统山水画常把云和水作留白处理。白与黑,空与物,白与灰,灰与黑,就是虚实的对比。但实处要实而不塞,要透气,要有“活眼”。如林风眠《秋山图》和张大千《山雨欲来图》,如无中间的“活眼”,就是一盘“死棋”。虚处要虚而不空,即使是空白,也要让它表示一种实体,既所谓“计白当黑”,这样才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4) 疏密。

山水画构图最忌均匀整齐,古人说:“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这样才能变化多姿。

(5)藏露。

画要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一览无余,就没有情趣了。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藏”,使人感到高深莫测,从而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这就是“藏”的妙用。

(6)开合。

开与合是相对的矛盾。有对立,画面才生动。开而不合,就会显得不稳和散乱。有开有合,才能相对稳定。

(7)节韵。

即节奏与韵律。一幅好的山水画,是有节奏美和韵律美的。这不仅体现在勾、皴、擦、染、点等笔法的运用上,也体现在整体的布局上,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规律。如石涛《淮扬洁秋图》,画中的点既有大小、疏密、浓淡的变化,整体上又有一定的规律。

透视规律 

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也叫“移动透视”。“散点透视”则是移动着立足点来进行观察的,所以不受视域的限制。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把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张山水画中,往往是“三远”综合运用的。

(1)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即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这种透视法宜于描绘崇山峻岭。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近代黄宾虹的《山水图》:

(2)深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远眺,并要移动视点才能看到的景象。这种透视法宜于表现幽深的意境。如张大千的《水阁清凉图》、清代王翚的《万壑千崖图》。

(3)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在“平视”中所得的远近关系。宜于表现坦荡开阔的南方山水。如元代倪瓒的《秋色图》和《容膝斋图》。

掌握这些构图要点,相信您会有更深刻的领会。学画画,多画多思,自然有不一样的感受,画功便能大增。

标签: 书画联盟丨山水画构图的两个规律 书画联盟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