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年度最期待小说”终于出版!帕慕克这本书能否成为“经典之作”?

发稿时间:2022-11-07 18:46:26 来源: 腾讯网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中文版发布了。


(相关资料图)

这本书的名字是《瘟疫之夜》,题材非常应景。关于这本书,帕慕克砸出来的一个“筹码”是时间。写了5年,酝酿了却有40余年。帕慕克表示,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伟大的欧洲瘟疫编年史和小说的学徒——笛福的《瘟疫年纪事》,曼佐尼的《约婚夫妇》,加缪的《瘟疫》,他一直梦想着写一本这样的作品。

■一如《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这本书的封面也采用了帕慕克本人手绘的插画

另外,相比加缪的《鼠疫》,笛福的《瘟疫年纪事》对他这部作品的写作产生了更大影响,因为笛福在下笔时更关心人们面对瘟疫和灾难时的心理体验。阅读时你确实能感受到“共情”,帕慕克以自己卓绝的笔力塑造了个性各异的人物,他们彼此欣赏,也彼此对抗,在历史的大潮冲上风口,又因为一念之差命丧黄泉,回过头来,最感人的必定是“他们之间难以替代的感情和信任”。

■帕慕克手绘插画

不过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瘟疫在这本书中只是一个噱头。

瘟疫带来的是真实感,但不强烈——被帕慕克幽默的文风所化解。之于现实在这本书中的投影,帕慕克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虽然我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我笔下的角色所拥有的恐惧远没有我(在疫情中)体验到的强烈,因此我把我的情绪注入了他们之中。”

■帕慕克手绘插画

更深一层,它的构造是一本侦探小说——登场时看似是主角的疫情防控官员,乍一看是被无名路人杀死的,背后推手实则有热爱阅读福尔摩斯小说的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再深一层说,它是一本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传统和现代化等问题的政治小说。归根到底,正如政治电影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所说,“政治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帕慕克手绘插画

瘟疫是人性的一面镜子,这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的作家都对这个素材念念不忘。其一关乎人们对瘟疫的来源的看法,它会强化“自己”与“他者”之分,“内群体”和“外群体”之分,帕慕克在书中提及一种过去的我们未曾听说的观点——西方人相信疫情是穆斯林带过来的。但是同样,生活在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岛民对对方有一样的看法,“在奥斯曼人的土地上,任何一个基督教背景的检疫医生都不敢在不佩枪的情况下前往穆斯林社区。”

■明格尔岛地图(帕慕克手绘)

而在这个被瘟疫所“塑造”的世界里,很多事情滑向了一个未曾设想却合情合理的结局,比如说小说的主角们所在的岛屿——明格尔岛最终独立了。族群之间分崩离析,操着明格尔语、土耳其语、希腊语,明格尔人在明格尔岛说明格尔语成了一面鲜亮的旗帜。

■帕慕克手绘插画

人们因何而凝聚?书中的帕克泽公主和她的丈夫努里医生有过一次非常有趣的对话。帕克泽公主认为,正是因为她和明格尔岛所有人都保持着距离,所以才能做出最客观和正确的决策,奥斯曼统治者正是这样把奥斯曼帝国打造成了世界上最伟大和强生的帝国。但是努里医生认为正是族群之间从未弥合和差异,才是帝国逐渐分崩离析的原因。在这里,每一个国人大概都会想到秦始皇的“书同文”,也有人会想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起源。

■帕克泽公主(帕慕克手绘)

“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很常用,但并不浅。《瘟疫之夜》中有一段非常迷人的描述,明格尔人的民族英雄暨“国父”卡米尔在少年时热衷于前往中心邮局参观,穆斯林把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叫做“12点”,而欧洲人把正午太阳在头顶时视为“12点”,这让卡米尔内心产生了一种“形而上”的焦虑——“两款不同的钟能用不同的数字显示同一个时间吗?”

最后,不少人觉得这本书“难啃”,原因在于帕慕克在这本书里玩了很多“花招”,甚至是太多的“花招”。在周到君看来,这些技巧一方面增添了小说的游戏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抬高了读者阅读理解的难度。真假参半,虚实相生,就连叙事者都有三位——站在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层级。

下文含剧透↓

1/这座岛是真实的吗?

1901年的春天,奥斯曼帝国的第29省、位于地中海的明格尔岛爆发了鼠疫,岛上的居民由穆斯林和希腊东正教徒组成。但是,这座岛是帕慕克虚构的。

■萨米帕夏(帕慕克手绘)

2/瘟疫是真实的吗?

书中的瘟疫是鼠疫,又叫黑死病,给人类历史上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这场疾病既没有在虚构的明格尔岛上发生,也没有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任时的大事件。

■萨米帕夏的情人玛丽卡(帕慕克手绘)

对国人来说,伍连德的故事更为真实,精彩程度也并不逊色。1910年末,我国东北发生了一场发生可以通过人和人传播、传播力超过普通鼠疫的新型鼠疫,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肺鼠疫”概念,紧接着实施了铁路检疫、阻断交通、隔离疫区、火化染疫死亡者尸体等一系列非常措施,设计出用棉纱布缝制的特殊加厚口罩,这场瘟疫终于在1911年得到抑制。这一战被誉为“清末最后的高光时刻”,也让伍连德被载入了中国医学史和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历史。

3/帕克泽公主存在吗?

作为历史的背景板,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和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76年—1909年在位) 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帕克泽公主的信件,以及帕克泽公主的外曾孙女、序言的作者米娜都是虚构的产物。

小说的序言不是作者以本人的身份撰写,而是以一个全新的、和小说中的角色相关的虚构人物创作,着实令人惊异——想象力确实是小说家的凭仗。

标签: 年度最期待小说终于出版帕慕克这本书能否成为经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