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全球看点:“上善若水”真实的含义,很多人看后才明白

发稿时间:2022-11-09 18:45:53 来源: 腾讯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矣。至柔无形,利物不争”,书得真性,自在天真。越往后看越是精彩,书法还是要学古人,取法乎上。

启功

1912-2005


(资料图)

这四字作品不是集字,而是先生亲作。在当代,启功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他的“启功体”独树一帜,雅俗共赏,世人争相学习模仿;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市场价格一再攀升,却仍供不应求;他的书法理论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充满真知灼见;他的教学实践让人拨云见日,开人智慧,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伊秉绶

1754—1815

书法伊秉绶拜刘墉为师,得古龙晴之笔法,于颜鲁公用功最多,尤于平画宽结着力,力追简朴古隶神韵,形成独特的风格,隶书之法自创一家。近人沙孟海说:“伊秉绶是隶书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大成,很对。其实,他的作品无体不佳,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的境界。除去篆书不是他常写的外,其余色色都比邓石如境界来得高。”

朱耷 

1626—约1705年

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王铎

1592—1652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董其昌 

1555—1636

董其昌兼工楷、行、草书,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在书法理论上,他强调书法贵有古意,认为书法必须熟后能生,即以生拙之态来掩饰技法的娴熟,借以表现书法的"士气"。这些与他在绘画理论上提出的南北宗论是相通的。董其昌创造了一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秀雅风格。

徐渭

1521年—1593年

徐渭的书法之所以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在于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书家纷杂而激越的主体情绪。现在常谈到的主体意识其实在徐渭的作品中早已非常明显;另外,一种明确的书法“创作”意识也表露无遗,虽然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并上升到理论上,但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雅玩这一点是肯定的。

王宠 

1494年—1533年

他虽是祝允明、文徵明的后辈,却与他们并称为吴中三家。精小楷,尤善行草。其书法初摹虞世南、王献之,后稍出己意,行书和草书一反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运笔速度较慢,比较注意点画得失,以沉着的笔触从容书写,形成一种古拙典雅的风格,巧中寓拙,婉绰而疏逸。别具一种沉静的风神,在明代别树一帜。

祝允明

1461年-1527年

以祝、文、王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于他们在继承魏、晋、唐、宋、元优秀书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具风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途径,被誉为明代“书之中兴”。在“吴中三家”中,祝允明的书法艺术成就就最为突出。

赵孟頫

1254年—1322年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米芾 

1051年-1107年

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字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苏轼

1037年—1101年

苏轼天性非凡,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各地,反而为他创造了见识天下各地书法成就的机会,及供自己把握的充分的时间。这都是他得以研习书法的契机。苏轼创造的书法成就可以与王羲之和颜真卿并列,成为影响书法艺术史对或楷书具有开创性的三杰。

黄庭坚 

1045年—1105年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蔡襄 

1012年-1067年

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孙过庭 

646年—691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

柳公权

778年—865年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

709年—784年

颜真卿书法特点主要从形上面,雄厚挺拔一反初唐时期书法的纤瘦硬骨改为丰腴雄伟,宽体而气势恢宏,楷书的一笔一划就像人的筋骨遒劲有力、凛然大气,有盛唐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是时代、人格和字体的完美结合。

褚遂良

596年-659年

每当我们面对唐人书法作品时,不禁惊诧于唐人书法的完整性与典型性。唐代书法家因此和晋朝书法家一起,被后人称为“晋唐传统”。在这个传统之中,褚遂良占着异常重要的位置。从某方面来说,他对后世的影响可能比任何一家的贡献都要大。

欧阳询

557年一641年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智永

生卒不详

智永书法成就,历代书家多所推崇。明董其昌说他“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清何绍基说他所书草书《千字文》:“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仔细玩味其墨迹《千字文》,可领略其藏头护尾,涵蓄内敛,一波三折,柔美内蕴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

303年—361年

王羲之的用笔,一改钟书的隶笔起止,在起笔处有挫衄的按笔动作,多以方笔入纸;而收笔处不着意折笔重按,而是轻提回带;在运笔速度上是缓前急后;在笔画形态上求其匀整遒紧,势如列阵。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经过这一鼎革,王羲之将楷书引入了端庄而生动的‘今体’ 阶段。

20位大师"上善若水"书法皆精典之作!可谓古今大家,各有千秋。

欣赏完历代20位书法家书写的“上善若水”的作品后,不禁要问“上善若水”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0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02.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03.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04.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05.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06.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07.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01.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着,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也许要给我们的人生一个转折。

02.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绝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并不存在“要是我当时做法不一样……那么结果就会不一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03.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每一件事情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04. 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这是如此简单。当生命中有些事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

标签: 上善若水真实的含义 很多人看后才明白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