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读书的女儿之黛玉

发稿时间:2022-11-11 17:54:15 来源: 腾讯网

林黛玉的读书教育背景和薛宝钗其实是非常雷同的,都是因为有个有远见的父亲,宝钗“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林黛玉的父母:“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资料图片)

薛宝钗的父亲是个皇商,能有此见识已经不凡,而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更是了得,乃是前科的探花,后升至兰台寺大夫。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已经出现。当时新进士在曲江杏园初会,称探花宴。以年少英俊者为探花使,游遍名园折取名花。北宋开始,进士经过皇帝殿试,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

探花这个称谓始终于人一种浪漫的遐想。74回尤氏和惜春争执,就说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何如?”状元榜眼探花就是知识渊博的象征。

关于兰台寺大夫,兰台,原为汉代宫廷藏书之所。主管纠察、弹劾官吏的御史府为兰台寺。大夫,是古代高级文职官阶。脂批云: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不管是虚拟还是如何,这个官职名称与高雅的兰有关。和探花一样,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喻和渲染,显示出世外仙姝寂寞林身世不凡,乃是人间极品啊。

给林黛玉的父亲以探花这一称谓,兰台寺大夫这个官职,非常有诗情画意,也非常有内涵,作者是为了暗写黛玉。林黛玉的诗才见识不同凡响,她的气质、爱好、行动出凡超俗,她的日常生活片段,定格下来简直就是一幅幅工笔美人图。这一切无不说明她受到过世代书香的文化底蕴熏陶。

宝钗的母亲是不识字的薛姨妈,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避讳黛玉念作“密”,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是贾家尊贵的三小姐,贾赦贾政的妹妹,从贾母对孙女们的教育可以想见,贾敏是受过读书教育的。

当初贾敏的富贵女儿生活让王夫人都赞叹道:“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秦少游有一句词: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林如海让人联想到“灌愁海”,敏(密)让人联想到“蜜(谐音密)青果”。那绛珠草化作人形后,“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仙界的绛珠仙子是由灌愁海水和蜜青果来维持生命的,凡间的林黛玉是由海和敏来共同养育的。因此黛玉的出身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也有书香之族的高雅。

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贾雨村何许人也,当朝进士,本府知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竟然到林如海家中当一个家庭教师,专门教五岁的林黛玉。

所以林黛玉的学识水平之高那是可以想见的。初次来到贾府,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四书》可是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官定教科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多少人穷其一生孜孜不倦地苦读,而小小黛玉已经闲闲读过,可见林家对林黛玉的假充养子之意可不是随便说的,是按照对男子的正统教育来指导林黛玉的学习的。

黛玉是爱书之人,丝毫不掩饰对书的热爱,15回她从苏州回来,带了许多书籍。40回刘姥姥参观潇湘馆,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赞叹“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黛玉的房间就是一个小图书馆,书架上有着满满的书,提到的有历代著名诗集曲赋如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48回)、《乐府杂稿》(45回),她对于如《青苔赋》、《神异经》、《画记》中的典故信手可得(76回),对史书如《唐书》《唐志》等细节敢和湘云叫板(76回),跟她拥有这些丰富藏书有关,潇湘馆是古代个人图书馆的缩影,常常作为藏书、读书、借书的场所,黛玉算是馆长了。

林黛玉还善于学习,从善如流,宝钗对宝玉讲解寄生草的启发,对宝玉是醍醐灌顶,当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湘云、黛玉都是极为聪明的明白人,一点就透,马上用上这些唱词名。因为有学识的底子,聪明人之间斗嘴也是有趣的。

宝钗对戏词的欣赏对黛玉也是有了很大的影响,果然在第23回,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先看完曲词,黛玉再听到戏词就触类旁通,感悟深刻。黛玉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不排除有宝钗说戏词话语的影响。在这里,有脂砚斋批语,非不及钗,系不曾于杂学上用意也。

黛玉心思纯真,情感单一纯净,情路唯一,情情的女孩儿关注的是自己的情感走向,是自己的灵魂安放。此后,黛玉看戏,对戏词,戏中的深意有所思考,不完全只是看个热闹,打发时间,第44回,众人看演《荆钗记》,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

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林黛玉还诲人不倦,善于传授知识,48回香菱发愤学诗,拜林黛玉为师,林黛玉介绍了入门书籍,并慷慨出借教材和参考资料给香菱,此后学习期间,香菱将林黛玉的潇湘馆当作图书馆,借借还还。

香菱学诗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读书故事,香菱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做诗,被探春邀请入社,主要原因之一是有良师黛玉指点,良师提供了一份学诗快速入门书目:

王维诗集五言律一百首精读(黛玉给香菱选读的王维诗集里的诗歌是经过了黛玉的圈选,是精品,尤其有价值);杜甫的诗集七言律一百二十首精读;李白的诗集七言绝句一二百首精读;陶渊明、应玚、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名家诗作泛读;阅读时间一年,效果可达到入社标准。

我国古代学者非常讲究治学之道,治学须得门径,得门而入,事半功倍,清王鸣盛:“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开列供学生入门学习之书目,是很受学者重视的。

不少学问大家都为年轻学子开出过入门读书书单,如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撰写过《輶轩语》、《书目答问》两本书,以教导士子应读什么书,应怎样做学问以及修养品德等,《书目答问》至今仍是目录学的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书;梁启超开列过国学入门书目以及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鲁迅为许寿裳的长子许世瑛开列了一份应读文学书目......

除了书目,黛玉还采用了集启发、讨论、互动于一炉的教学辅导,既注重了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情感体验,又有深度深刻的迁移和挖掘,再加上香菱的自觉、自为和刻苦,展示了一场教与学的典范,诠释了完美生动的教学读书方式。

标签: 读书的女儿之黛玉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