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最新资讯:延续文化根脉!梅州平远县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发稿时间:2022-11-15 17:52:22 来源: 腾讯网

“打起鼓来诶,敲起锣来诶!同学们,吆喝的同时要把步子迈起来,向观众亮相。”日前,在平远县长田镇一座围龙屋前,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林明珠向长田小学的同学们传授该县市级非遗项目落地花鼓舞蹈的表演技巧,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拿起花鼓、迈开舞步学得有模有样,吸引不少村民围观喝彩。这样其乐融融、丰富多彩的非遗课堂,是平远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旅游具有积极意义。平远县地处粤闽赣交界,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美食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提升保护水平,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加大保护力度


(资料图片)

培养能人工匠

刀锯轮转、木屑飞扬,伴随着木头的清香,雕龙刻凤的作品在工艺美术大师韩浩文手中逐渐成形,惟妙惟肖。“平远的木雕技艺在手法上力求纯手工,追求意境。”日前,在平远县平兴路一家木雕工作室,韩浩文向记者展示了平远木雕的制作流程,介绍了其特点。今年36岁的韩浩文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远木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木雕行业近20年。据悉,木雕技艺在平远流传已有460多年历史。

“平远木雕技艺的发展,得益于平远县的重视。”韩浩文说,他出身木匠世家,18岁时就受曾祖父影响与木头结缘,辗转浙江、中山等地拜师学习木雕技艺,形成独特风格。但早年间,木雕作为一种民间技艺还不被大众认知和接受。直至近十年,县文化主管部门努力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韩浩文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才逐渐让平远木雕名声渐起。

韩浩文成为平远木雕技艺传承人后,在县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技艺,还走进中小学校和各大展览会,向更多人展示平远木雕的魅力,收获了行业和市场的良好反馈,渐渐将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工作室,发展成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我觉得技艺要传承,关键在人。现在我还在广收学徒,在当地聘请了10多名木雕师傅,希望能将平远木雕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韩浩文说。

培养传承人是平远县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平远船灯为例,虽然该项目的舞蹈形式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但由于该舞蹈表演所需要的木船、船桨、服装等道具众多,随着老一辈工匠的退休,专业道具制作工艺的逐渐失传也成为平远船灯保护和传承的堵点。近年来,这在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改善。

平远县文化馆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平远船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凌铭告诉记者,自从他成为该项目传承人以来,不仅积极推广了平远船灯道具的传统制作工艺,还进行了改进创新,通过采用新材料等方式将原本40公斤重的船灯“减肥”到20公斤,大大减轻了表演者的负重,也为表演形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

丰富传承活动

非遗走向大众

“‘荡桨’的时候,舞步一定不能太大,才能有在船里轻巧的感觉。”日前,在位于平远县文化馆的平远船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平远船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珍兰在给学员们开展培训。为传承好平远船灯舞,张珍兰每年都会应县文化馆邀请前来开班培训,免费为市民教授船灯舞。

平远船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学员徐慧丹告诉记者:“这两年,在培训班上跟我们一起学习的不仅有艺术行业的从业者,还有不少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他们通过县文化馆的宣传加入培训班,最后也成为平远船灯舞的表演者。平远船灯舞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重新走向大众。”据了解,张珍兰开办的培训班,每年都能稳定招收学员20多名。

为推动传承活动的开展,县文广旅体局还出台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和展演宣传活动。“县里每年都会对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项目传承的情况进行评分并给予奖励。因为我坚持开展各类培训、展演比较多,每年能领到约5000元奖金。虽然数额不多,但也是很好的鼓励。”张珍兰说。

随着文化服务触角向基层不断延伸,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土生根发芽。长田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林明珠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地花鼓的表演者,每年都会走进当地乡村中小学校开展培训和座谈,让更多青少年了解非遗文化。“通过明珠老师的展示,我觉得落地花鼓舞很有意思,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和几个同学慢慢学会了很多动作。”长田小学学生小婷说。

近年来,平远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对各级非遗项目进行整理、挖掘和保护,将传统艺术推向年轻受众。早在2003年,平远船灯、落地花鼓艺术就已编入“梅州乡土教材”小学课本;2004年编入“平远县地方乡土教材”,使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自2000年起,县文化馆就开始在平远县各中小学举办艺术辅导班传授船灯、落地花鼓艺术。

创新内容形式

构建长效机制

舞步优美的落地金钱舞蹈、强身健体的黄氏头部拳、传统舞蹈民间舞狮……今年6月,平远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为市民集中展示了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技艺,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12个非遗项目,让市民尽享非遗文化盛宴。近年来,该县艺术团、文艺演出队等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各种传统节庆日,认真组织开展非遗展演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非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非遗,平远县还结合新时代群众新需求,积极改革和创新非遗表演内容。“如市级非遗项目落地金钱舞,在韩梅兰等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下,近几年就被改编成一种广场舞,在市民中开始流行。另外还有落地花鼓、黄氏头部拳等表演,尝试性加入儿童舞蹈的内容,让更多小朋友参与其中,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和传承效果。”平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俞巧燕说。

目前,平远县共有1项省级、13项市级、1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人,形成了以省级为重点、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三级非遗传承人保护名录体系,并建成1个省级非遗传习点、1所非遗展示馆、4所非遗传习所和1所非遗艺术团、1所非遗乐团,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氛围。

【全媒体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朱双玲 袁志鹏 吴辉燕

【作者】 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延续文化根脉梅州平远县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