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快播报】从来没有被寒冷冻僵的灯火——宋远升及诗集《群峰之上的静默》印象

发稿时间:2022-11-20 17:50:49 来源: 腾讯网

□ 杨维松

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今有远升挖煤奋书。

富有传奇色彩的宋远升教授出身临沂苍山,也就是诗仙李白写下千古名篇《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兰陵。在被复名为兰陵的县城,我还习惯称苍山。在苍山这块闻名遐迩的沃土上,文学创作历来活跃,正如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所云:“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刘向也有“兰陵多善为学”的论断。


(资料图)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出身鲁国(今山东省兰陵县)的史学家左丘明就注释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兰陵县令执政近二十年的荀况在此著书《荀子》并立说授徒、终老其地。汉代“凿壁偷光”的匡衡、传说中造字的仓颉、造律条的邱颖、秦汉时期的疏广、疏受、萧望之等人也在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苍山大地上笔歌文舞。魏晋南北朝时期,缪袭、萧统、何思澄、鲍令晖、徐陵等人在诗歌、散文、小说、经学诸类成就卓著。唐代萧颖士极力推祟先秦、两汉大文学家的创作态度,力变偶散体,为古文运动开了先声;还有开“言情小说”先河的明代兰陵笑笑生创作的《金瓶梅》。近现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先生也是土生土长的苍山人。时至今日,苍城子、辰水、傅元峰、刘星元等亦取得不菲成绩,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述文字,难免挂一漏万。其中,漏掉的就有虎步文坛的作家宋远升教授。

宋远升何许人也?宋远升,山东临沂苍山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专家顾问,作家、诗人。

读者难免会问:一个法学教授不专心教书,反而搞文学创作,是不是不务正业?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读完他的文学代表作《流年旧事》《夜行的灯火》后,你会得出同样的答案,同样会在其简介后加上“作家、诗人”四个字。如还有疑虑,请看我一一给你道来。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作家宋远升是我的故乡人,所以对他及其作品也油然亲切。当然,这份亲切更多的是来源于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感人肺腑的文字,诗集《群峰之上的静默》就是最好的佐证。掩卷而思,印象是:文思不俗、阅历丰富、勤奋不懈。

宋远升及其作品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文思不俗”。最早读他的法学专著时,最吸引我的文字是其书的“后记”,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是如此感人。后来读他的散文集《流年旧事》,我在朋友圈发出了感慨:“不仅能写鸿篇巨制的法学专著,还能写感人深受的文学作品,而且写得不比专业作者差!”

事实证明,我的上述感慨是对的,《流年旧事》因回忆了他的不甘沉沦、逆风翻盘的前半生而感动和鼓舞了很多人。现在拿到他的最新诗集《群峰之上的静默》,依旧感受到其语言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如“麦草堆上/我自然长大/祖父自然衰老”(《躺在冬日的麦草堆》),“老了就是老了/比我们的绿色断绝的更早/只有春天的奇迹/才可以让木梯重新发芽”(《木梯》),“作为昆虫中的世俗者/所有的动作都不会浪费/蜘蛛的力量集中于/生存需要之处”(《蜘蛛》),“不能为斜的风称重/不能为直上直下的风丈量身高/不能为热的风量体温”(《我与风》),“没有什么是轮回一次/不能解决的”(《群峰之上的静默》),“更远处的火葬场并未闲着/它在狩猎/将有形变为无形”(《狩猎》),“如果不能感受到大风/就注定不是追风者”(《大风歌》)。

这些诗句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加修饰,却能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真切深刻,平易近人。正所谓“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文从字顺,平淡清淳。

宋远升及其作品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阅历丰富”。单从《我14岁辍学,在煤矿、采石场打工,18岁回校复读,如今是大学教授》这篇文章题目就可知我为什么会对其有“阅历丰富”的印象。当然,这一印象对我来说应始于2014年。

初识宋远升教授,应是2014年我去枣庄高铁站接他。出发之前,专门对其形象进行了刻画,所以在出站口一眼就认出了身材偏瘦的他,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容。通过交谈和乡人们转述,才得知他年轻时做过私营煤矿的挖煤工人,备受艰辛。如我一样,宋远升出生于沂蒙山一个偏僻农村,从小就饱受苦难的“青睐”,全家人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清贫困苦。辍学打工的他曾以为打工能改变命运,然而“危险如同藤蔓附着而生”(《木梯》),“以为能阻住火车/生活还是势不可挡地驶来”(《牺牲》),四年的苦难让他被现实啪啪打脸。但“从来没有被寒冷冻僵的灯火/从来没有被冻僵的人”(《从来没有被寒冷冻僵的灯火》),他如同“那么多的植物都是向上生长/那么多的羽毛都在向上飞行”(《天空之路》),18岁回校复读,如今是大学教授。

几年前,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个帮同学筹集医药费的动态。宋远升教授看到后主动联系我,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嘱我转交并要求不写他的名字。对此,我记忆犹新。我捐款和转发除了源于“人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信条外,更多的是源于同学情,但对于作家宋远升来说则不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我想这更多的是来源于“一个生命往往牵连着另一个生命/一条呼吸贯穿着其他呼吸”(《万物值得怜惜》),来源于“如同附近村庄的少年/没有获得关心就老了”(《冬日北方荒原上的一棵树》),来源于“整个天空之下/群山之中的唯一孤独/莫过于一头藏獒//你的孤独逼近我/伤残一样/比残雪更为寒冷/比一人更为寒冷//你不是来自这片土地/无人认识你/你也不认识其他人/你的孤独是没有同类的孤独//不知你来自哪里/也不知你要去哪里/我在黄昏之中靠近你/不知我的孤独能否温暖你”(《孤独的藏獒》)。宋远升教授给我说这首诗创作背景,是有一年冬天他看到一只残疾藏獒的感受,便停下车写了下来。对物尚且如此,何况对人呢?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雪中追赶父母的小儿女》《山村的送葬人》等。由此可见宋远升教授的大爱、博爱、仁爱之心。

宋远升及其作品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勤奋不懈”。记得有人这样评价:“如果他的人生后来没有发生偏差的话,一个初中都不毕业的人,再好也就混成个小老板;命运不好的话,一辈子就只能是打工了,说不准现在还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不,这个年纪,连流水线工人也混不上了,顶多是做个保安,或者是工地上的农民工了。”

如此才应是他的生命轨迹。然而,他没有像《伐木》中所写的“这些伐木人斧头的语言单一/木头抗拒的语言丰富/只有一方倒下才能和解”一样选择倒下,向生活和解,向命运低头。他用勤奋不懈改写自己的命运,成为当代由私营煤矿挖煤工人转身法学教授的第一人,被称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现实版。

为了这一刻的发光,宋远升教授怀揣灯火在黑夜中奔跑了太久。他出版法学专著18本,发表了120多篇法学论文,代表作包括《法官论》《检察官论》《律师论》《警察论》《法学教授论》《立法者论》等。目前还出版了《流年旧事》《夜行的灯火》《卧云先生浮生古词记》《人道沉思录》《我是一个异乡人》《长生记》《群峰之上的静默》等文学作品。

然而,著作等身的宋远升教授“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年少打工也好/求学也罢/一直都是以‘拼命三郎’的状态向前冲。”他依旧用文字诠释着“在蜜蜂透明的双桨中/没有一次是空渡/所有开过的花/都曾被悬空者吻过”(《秋天的苹果》)的生命真谛!

与己共勉。

简介:杨维松,1984年生于山东临沂,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时代文学》《延河》《鹿鸣》等刊物。出版诗集《你是我笔下栖落的燕子》《风渡口》《三维人生一棵松》。现供职于某法院。

标签: 从来没有被寒冷冻僵的灯火宋远升及诗集群峰之上的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