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想说|看看,这些外行院团长都干了什么

发稿时间:2022-12-13 08:00:24 来源: 腾讯网

前几天跟在基层剧团工作的一位朋友聊天,说到该团的现状,他直言不讳,说其实现在剧团已经名存实亡,都是因为前几年剧团换了一位“上面派下来”的“胡指导”,既不关心剧团的发展方向,也不在意日常的演出情况,于是奇葩现象频出,把一个曾经红遍全省城乡的县剧团,糟蹋成了现在的样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咱先看看“胡”团长是怎么做的。前几年体制改革时候,不管剧团实际情况如何,一律执行“3050”,即工龄满三十年、年龄满五十岁的全都退休,剧团乐队只剩下6个人,别说完整的文武场面了,就是给小戏小品伴奏都顾不过来。

该团有不少童年从艺的演员,十来岁就随团学习开始算工龄了,所以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工龄满三十年,也都一并退休。殊不知演员这个行当不同于其他行业,太小了不会演戏、太老了演不动戏,四五十岁正是演员的成熟期,既有充沛的体力精力能施展技巧,又有足够的阅历经历能吃透人物。

“被退休”的中年演员无可奈何,要么转而进入民间剧团,不要埋没了自己的一身本事,要么改行做起了生意,总之还是要养家糊口的。但无论哪种“转型”方式,其实都是剧团的损失,都是戏曲的损失。

对于剩下来的演职人员,“胡指导”更是“妙计频出”。比如不管昨晚的戏演到几点,都要求演职人员次日八点上班、六点下班,也不知道今晚的演出是不是算加班,反正没发过演出费。短短一个月就让全团上下疲惫不堪、人人苦不堪言。演员睡眠不足于是精力不够,体力有限于是总有演出事故。

当然,“胡指导”理由很充分,县剧团是县里的全额事业单位,剧团的正式员工也都跟其他事业单位一样拿工资,那就理所当然也要跟其他单位一样按时上班下班。

殊不知戏曲行业有服务群众的特殊属性,大白天的老百姓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是鸣锣开场也没有观众看戏;相反的,逢年过节老百姓都休息的时候,也正是想通过看戏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候,所以过年才是演出旺季。因此剧团的管理完全不能跟其他单位一样。

“胡指导”是从其他单位调入,不熟悉戏曲院团的规律,也不喜欢戏曲行业,更不愿意认真学习,只是为了解决职务或者其他原因,临时在剧团团长位置上过渡几年。这样的团长,既不关心业务的发展,也不关心提高演员的待遇,更不关心剧目的生产,也没有研究过观众的需求。至于具体关心什么,咱也不知道。

“胡指导”毕竟是个别现象。我们看到,大部分剧团领导,即使是从外单位调来的,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凭借本来就有管理经验,以及足够成熟的年龄和足够丰富的阅历,只要发自内心的爱戏爱剧团,认真学习戏曲行业的特殊规律,或者真正知道观众的欣赏习惯,总还是能迅速上手的。

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位老兄,原本是行政干部出身,但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很快也就能掌握规律,照样把院团经营得风生水起,演员们有戏可演、有钱能发,演出也更加认真努力;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位大姐,就是从心底里爱戏,而且尊重演员、尊重剧团,短短时间就盘活了剧团,生产出很多部优秀作品。我就亲眼看到剧团演戏的时候她每场必看,而且总能被剧情感动落泪,对表演的点评也都比较到位。这样的领导是真正爱戏的,自然会千方百计的为剧团发展尽心尽力。

其实咱们的日常工作也是类似的,只要组织需要,把我们放在某个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总得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只要肯下功夫,总也能很快进入状态。最怕的其实就是不爱不学也不想干,耽误了剧团发展,对自己也没啥好处啊。

作者:李想

编辑/审核:杨瑶

标签: 想说|看看 这些外行院团长都干了什么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