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世界热头条丨以歌入舞 以舞入画

发稿时间:2022-12-16 06:00:54 来源: 腾讯网

《杨家岭的春天》

◎白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的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撷取80年前在延安宝塔山下杨家岭,几位艺术家与当地军民共同生活、劳动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片段,以富含诗意的舞剧形式,演绎了颇具当时当地之风貌的文艺创作图景。

陕北气息浓郁的舞蹈语汇

《杨家岭的春天》主要使用陕北秧歌、安塞腰鼓等民族民间舞蹈语汇进行创排,部分场面借鉴了地域性较强的民间艺术要素。比如,在讲述文学家梦境的场面中,舞蹈动作借鉴了皮影戏中影人的肢体动作特征,以跳跃感较强的节奏,配合具有机械意味的、夸张的、近似直角的肢体关节屈伸。在这一舞段中,其背景音乐配器使用了富于陕北地域特色的琵琶、唢呐等,风格粗犷,诙谐意味浓郁,在管弦乐的铺陈背景中显得跳脱,陕北民风跃然而出。琵琶的乐段对应媒婆的角色,唢呐对应父亲的角色。同时,舞台天幕的装饰中也使用了剪纸、木刻版画等具有地域与时代特色的民间艺术元素,从而形成统一的舞台色彩。

在展示艺术家逐步融入当地军民生活的情境时,《杨家岭的春天》多次使用了以陕北秧歌为主的舞蹈语汇。从音乐家脱下白衬衫与纤夫共同起舞的场面,到舞蹈家与当地女性一起担水的群舞场面,再到艺术家们与当地军民共同起舞的场面,都可以看到秧歌的影子,但又各具特色。音乐家与纤夫共舞,出现在他们被纤绳压得几乎匍匐前进的舞段之后,二者形成对比,有欲扬先抑之感。奔放而张扬的舞蹈动作,展示着陕北汉子不屈的性格,显示出他们顶住了重重重压奋力抗争,战胜自然险阻、旧社会压迫乃至历史暗夜之后的释然,以胜利者之姿,昂然而立。嘹亮的唢呐,以划破天际般的气势,强化了角色的刚烈之感。

第三章所呈现的艺术家与当地军民群像之舞中,所有演员都在腰间扎起了红绸。尺幅宽大的片片红绸,随着舞者双臂的起伏翩然腾空又飘落,如落花,如秋叶,如蝶翼,如波涛,美丽动人,不可方物。在部分舞段中,刻意放缓的律动节奏,使得红绸的滞空感强烈,形成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带给观众审美享受。同时,红色是革命的象征符号,因而舞动的红绸似乎象征着彼时社会生活中红色思潮的涌动。配乐中的安塞腰鼓和唢呐使用较大音强,锣鼓喧天、直冲云霄,与欢腾的舞蹈场面交相辉映,渲染了舞蹈场面氛围,将整场表演推向一个高潮,表达出文艺家与延安军民水乳交融的情感,展现他们在深入人民生活的过程中取得辉煌创作成果的快乐与成就感。

此外,剧作也使用了群舞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等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在突出主要角色的同时,也展示了群舞的魅力。其中,群舞在视觉呈现上、在不同的场面多次使用了多组“聚—散—聚”的程式结构,来体现舞者情感的跌宕起伏——比如,纺线女性群舞片段,战士学习木刻版画的场面等等。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通过较高技巧性动作的展示,比如大跳、空翻等,完成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刻画,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描述了艺术家与当地军民血脉相连情感的逐步建立,塑造了鲜活的奔赴延安的文艺家群像。其中,美术家与小战士的双人舞,音乐家、舞蹈家与老妈妈的三人舞等,通过组内不同舞者极为近似的、彼此间如影随形般的肢体语言,形象地展示了艺术家与当地军民在敞开心扉的深入交流中,与对方感同身受、情感上同频共振的感人场景。

多重艺术手法的运用

剧作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比如留白。小战士在倒下之前,随着一声枪响,音乐戛然而止,舞者们如雕塑般屏息凝神,聚在台中形成锐角三角形布局,灯光使用无色之色,整个舞台如按下暂停键一般,悄无声息。此处,音乐留白,舞蹈留白,时间留白,空间留白,灯光留白,无声胜有声。数秒钟后,在一片静寂中,小战士怀抱版画重重地摔在地上,倒地不起,从而制造出浓郁的悲剧意味。

剧作还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舞蹈语汇的转换配以特定服化道的转换,展示了艺术家们在杨家岭上的蜕变。比如,音乐家放下小提琴,拿起竹笛,脱下白衬衫,拉起纤绳;舞蹈家换下长裙,穿上长裤,担起扁担;美术家放下刻刀,拿起枪杆。

在舞台调度上,剧作多次使用戏中戏的手法展示剧中角色的所见、回忆或梦境等场面。比如,音乐家见纤夫拉纤的场景中,音乐家在舞台前区的冷光下独舞,后区一人拉纤艰难前行,辅以红色和金色的灯光;之后在中场加入群舞,辅以黄色调的暖光。用灯光色调的区隔、舞蹈形制与律动的差异,来形成舞台的区域。当音乐家脱下衬衫、加入群舞,并与群舞演员一起拉起纤绳的那一刻,音乐家这一角色心路历程的变化清晰呈现。

以陕北木刻版画为叙事线索

舞剧以陕北木刻版画这一意象为叙事线索,回望了80年前的艺术家,如何以“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序章中,展现了几位艺术家舟车劳顿,满怀希望,奔赴延安的场景。第一幕,杨家岭的老妈妈在自己已经无米下锅的情况下,依然收留了奔赴延安的音乐家和舞蹈家,于是,二人分别加入了纤夫的队伍和担水的队伍;第二幕,文学家记录了用纺线比赛、数豆子选干部的时代图景,参与了破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习的当地人民的生活;第三幕,美术家与当地军民在战争中结下深厚的情义,小战士为美术家而牺牲,美术家因此参军。

舞剧尾声中,新时代青年人奔向未来的场面,充满希望、生机勃勃。扑面而来的春日气息,是对秉承延安创作精神的未来艺术创作图景的展望。同时,舞剧创排过程本身,也是对“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这一指导思想的实践。整部舞剧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彰显了创作者攀登艺术高峰的勇气,其对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在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展望间,传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摄影/高尚

标签: 以歌入舞 以舞入画 杨家岭的春天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