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世界简讯:寶存系列墨念私館/墨墨耕耘 尋找墨路人 毛筆博物館字有出路

发稿时间:2022-12-30 07:51:12 来源: 腾讯网

圖:製筆工具放滿一枱,張虹霓耐心向記者介紹各種工具的用途。

土瓜灣一處不起眼的後巷,附近多是車房、舊唐樓。在這城市一隅,一所毛筆博物館「墨墨」的等待着……


(资料图片)

推門進去,感覺像一間祖屋,幾代毛筆傳承者的照片掛牆上。博物館的面積不大,但已擺放了多個展示櫃,各式各樣的毛筆包圍着參觀者。

「這裏難找嗎?」館長張虹霓有種親和力,像家中長輩和你談天說地,說說毛筆典故、聊聊文化歷史,「我的目標好簡單,造一支好毛筆,就是做一個好人,造毛筆是一個過程,這過程磨練我們的意志……香港需要推廣文化、傳承文化。」\大公報記者 陳淑瑩(文、圖)

張虹霓是香港毛筆博物館館長、張楊氏製筆法的第五代傳人。張虹霓的家族一直靠製作毛筆為生,其曾太祖母張楊氏是皇家御用製筆師,擅長製湖筆和胎毛筆,而母親張翁氏則會製作各類型的毛筆。張虹霓打破了製作筆技藝傳女不傳男的傳統,繼承家業。1969年,張虹霓將胎毛筆技藝帶來香港,直至2015年,香港已有40多萬個家庭收藏張館長製造的胎毛筆。

關於毛筆的起源,有說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已見毛筆畫出的筆鋒。另外,秦將蒙恬造筆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縱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毛筆發展蘊藏了中華文化的傳統智慧,獨特的文化回憶。而每個朝代、每個藝術家用以製造毛筆的材料均有不同,「毛筆有371種,香港毛筆博物館收藏了超過180種,幾萬支毛筆……要怎樣才可以收藏、修復全部種類的毛筆呢?這是一項巨大工程,於是我發起一人一筆一故事。」

尋出路 ── 與其他博物館合作 擴藏品

收藏、保育文化珍品是博物館的「天職」,私營博物館沒有政府的協助,唯有「靠自己」。張館長與紹興蘭亭書法博物館合作,書法家在蘭亭書法博物館辦展覽,書法家要把用過的毛筆贈與香港毛筆博物館,張館長每年為蘭亭書法博物館在香港辦展覽作回報,「我請書法家把喜歡上書法到成為名家的故事寫下來,每支筆也有故事,我們也有了學習的榜樣。」張虹霓致力擴大藏品,除了和其他博物館合作,也向社會各界徵集跟毛筆有關的故事,371種,希望一種也不少,為的還是下一代,「我出去展覽,會向參觀者介紹這種毛、這種竹、這種木是什麼,還有當中的典故、歷史。」

修復文物還有一個難題──原材料和修復工具的失傳。原本天下萬物皆可做毛筆,毛筆博物館收藏了狼毫(黃鼠狼尾部的毛)、鯨魚牙、象牙、虎牙、鷹爪、羚羊角等物料製成的毛筆,當然還有珍稀的玉石、木材,「有些原材料沒有了、有些受保護……如野生黃鼠狼已經是國家受保護動物,有些木材也不能再用。」於是要修復一支古筆,便要靠其他「已死亡的毛筆作器官捐贈」,「我們回收用過、有損傷、棄用的毛筆,然後分類、修復。有些不能百分百復原,也會分拆再利用,大楷筆變中楷,中楷變小楷,小楷變圭筆。」

創新路 ── 教學相長 傳統結合科技

推廣毛筆文化,是張館長矢志「筆」渝的目標,近年定期入校教授毛筆製作,「2017至2019年,去萬鈞伯裘書院開班,有女同學抗拒動物毛製筆,於是我想到家中的『雞毛掃』,便改用雞毛;造筆桿要用機器,怕同學受傷,學校有3D打印機,於是結合現代科技,造出新毛筆。」張虹霓笑言這班學生創造了第372種毛筆。

到學校教班也有意外收穫,張館長給學生看古筆的樣式,他們利用3D打印機以金屬、塑膠材料將筆桿打印出來,雖然不能完全復原古筆,但其形態可追溯,「這便做到文化傳承,永遠可以繼往開來……開啟了用科技的方法,同學又有興趣。」張館長認為,要發展毛筆文化,長遠的資金來源,還是要靠推廣傳承,「讓公眾認可這種傳統文化、智慧,最重要是全港的中小學認可,成為教學課題,這局面可以扭轉。」

标签: 尋找墨路人 毛筆博物館字有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