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天天热文:运河古县沧州东光:七十里画廊绿水间

发稿时间:2022-08-19 23:15:14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作者 祁洁 傅新春

大运河在东光县自南向北依次流经连镇、东光镇、南霞口镇,在县域内总长36.98公里。东光县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准契合点,挖掘运河沿线村庄特色,沿运河1公里打造生态景观文化带。如今,俯瞰东光大运河畔,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连成一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资料图)

古镇换新颜

夏日,东光县连镇大运河畔,碧水潺潺、树影婆娑。站在五街村西侧的运河堤顶路望向谢家坝,那段土褐色的堤坝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巍然伫立,更显沧桑。

“这座大坝有何非凡之处?”五街村党支部书记郑晨峰恰好从这儿路过,听到几位游客的疑问,热情客串导游。他带领游客走进水工智慧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谢家坝的宏伟之处。在运河水势滔滔的年代,这座大坝发挥了怎样的功用?缘何坚不可摧?驻足于一幅幅旧照片和一处处模拟场景旁,游客们不时地感慨:“在没有沙子、水泥的年代能筑起如此坚固的大坝,简直堪称‘水利奇迹’!”

郑晨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边成了五街村的“天然氧吧”。村民们在那儿遛弯儿之余,碰到有人来参观,便主动当讲解员。他们还自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隔三岔五地沿运河打扫卫生。听说镇上要在水工智慧博物馆旁建设非遗展览馆,背靠着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不能拖后腿,村里正在进行美化、绿化,接下来要把大戏院遗址、油坊牌匾等运河遗迹保护好,争取把五街打造成东光大运河畔的“明星村”。

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依托谢家坝和水工智慧博物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把静态的文化遗存转化成生动的运河故事,再现商埠重镇和运河古镇的风采。

老码头新故事

船身油漆脱落,颜色斑驳不一,走进东光镇东码头村,紧靠运河边,一艘旧木船静静伫立,引人注目。

东码头村党支部书记庄建民说:“这里是村里新打造的沉船遗址公园,1998年,就是在这儿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经过市、县文保单位工作人员的抢救性挖掘,这里还出土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沉船不仅见证了运河漕运时代的繁华,还是俺村发展变迁的见证。”

东码头村顾名思义,原是运河漕运的一个古码头。庄建民常常听村里老人回忆过去这儿的热闹场面:“以前东码头村是运河船舶的一个‘站脚点’,一到下午四五点钟,南来北往的船停靠在这儿,第二天再起早出发。尤其到了晚上,集贸市场人头攒动,大街小巷灯火通明……”

今年,东码头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沉船公园、码头运河茶馆、古木桥等多处景点,重现运河古码头的繁荣盛景。

穿梭于东光镇运河沿线4个村庄,可谓村村有特色。油坊口村以爱国武术文化为主题打造运河武术文化小镇,麒麟卧村打造党建示范基地,小圈村打造小龙湾生态森林公园。东光镇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布局,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沿运河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全力打造特色美丽乡村。

蜿蜒流淌的运河水记录了水驿古镇东光写不尽的壮美。运河不能只有沧桑的回忆,更要有光辉的未来。东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准契合点,挖掘运河沿线的村庄特色,沿运河1公里打造生态景观文化带,形成沿运河星罗棋布的多个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乡风民俗节点,连成一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标签: 美丽乡村 村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