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今日播报!北京日报评论:“硬核联名”见证大国担当

发稿时间:2022-10-14 10:00:57 来源: 北京日报


(相关资料图)

“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兑现了这一承诺,并被其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伙伴所发行的纸币记录了下来。”近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写下这段文字,并配发了13张各个国家的纸币图片。这些纸币上印的图案有一个共同点——“中国建造”。有外国网友评论,“这都是中国和平交流和亲善友好的好例子。”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价值符号,其所印图案通常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与纪念功能,在一国政府及国民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上述13张图片,从被称为“千年工程”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到斯里兰卡第一座燃煤电站普特拉姆电站;从世界最长的大坝苏丹麦洛维大坝,到即将作为2022年世界杯主赛场的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每一个“国家地标”都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基建、能源、水利、电力等领域的合作果实,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放眼全球,中国参与建设的路、港、桥、电站已遍布世界,“中国建造”正成为合作伙伴们的可靠选择。

平心而论,那些国家级重大项目并非“想干就能干”,作业过程常伴随严苛的自然环境挑战与极高的技术要求。就拿苏丹麦洛维大坝来说,因当地高温影响坝体强度、项目周边运输条件极为恶劣等原因,曾有多个发达国家的工程师考察后都认为“无法建造”。而中国却靠着强大的建造能力、丰富的建造经验迎难而上,中国建设者们最终用智慧与汗水完成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硬核联名”,背后是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从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标识,“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更是今日中国融入世界的鲜明理念。相比于某些国家在对外交往时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中国的出发点始终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并愿意将自身发展成果惠及各国各地区及其人民。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参与的大批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等项目,也带动了大量国内企业、品牌、技术“走出去”“扎下根”,让我们的国际市场得到拓展,产供链更加强韧。更重要的是,互利互惠的大国担当,世界看得到、感受得到。在中国面临灾难挑战时,很多国家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依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当个别国家对中国泼污抹黑、无端打压时,众多国家愿意坚持正义为中国仗义执言……可以说,中国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尊重和信任,收获了同舟共济的兄弟情谊、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诚伙伴,更为我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位中国工程师说:“其实,一个人一生修不了几座桥。但它可以成为连接中外人民的一座桥梁、一种纽带。”期待更多“中国建造”联通世界,书写更多心意相通的合作佳话,让互惠共赢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作者:关末

标签: 好的世界 以强凌弱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