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环球快播:挑戏选角学问多

发稿时间:2022-10-29 19:05:30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永和


【资料图】

大戏看北京,好戏连连,许多京剧新编戏、骨子老戏纷纷亮相。仅在国庆节期间,北京就有220台大戏登场,老中青京剧艺术家走上舞台,为首都人民贡献一道道文化大餐。

演员选角色,有很大的学问。若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便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若演员所选的角色不合适,便会影响演出效果。笔者想到昔日身怀绝艺的京剧老艺术家,从来都是慎重对待“选角”这件事,因为他们都知道,角色符合自身条件,找准了,扮对了,演出会大大地加分。

挑戏选角有哪些讲究?且得从京剧的分工与师承讲起。

一出《文昭关》师徒各不同

京剧自发轫以来,分工越来越详细。行当上既有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内又有许多小分工,如生行又有安工、靠把、衰派等等;武生行当内又有长靠、箭衣、短打等等。大行当内套小行当,又各自有不同的表演要求,特色鲜明。而站上一线的演员,都会尽量选择适合自己、能发挥技艺的剧目,以取得观众的认可。所以,在京剧历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尽管是同出师门,擅演的剧目也各不相同。

有“京剧鼻祖”美誉的老生程长庚,最叫得响的戏码是《文昭关》。扮演伍子胥的他,那沉郁雄浑、高亢凄楚的唱腔,能把观众唱得从椅子上站起来鼓掌。程长庚先生有三位高徒: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刚开始,三位弟子都继承了老师这一出的演出,不过后来有了不同的选择。

谭鑫培觉得自己的嗓音、丹田、气口,没法学得跟老师一模一样,自己的唱法也是另辟蹊径,所以干脆就不唱这一出。不唱《文昭关》,那唱什么呢?谭鑫培考虑到自己学武生出身,腰、腿、功架都有所长,演武老生戏更会得心应手,于是经常演出《定军山》《阳平关》《当锏卖马》《战太平》等,深受观众欢迎,成了谭派代表剧目。

杨小楼

后来,宗谭派的老生唱全本伍子胥(《鼎盛春秋》)时,或用《战樊城》开头,中间舍去《文昭关》,再往下唱;或以《浣纱记》开端,最后添武戏《打五将》。这样的选择,也将谭派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至于以唱功见长的孙菊仙,开始也唱老师的《文昭关》,可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和老师不是一个路子。孙菊仙的嗓子,虽说有高有低,有粗有细,但其标志性的、最后用全身力气放声一甩的“孙大嗓”唱法,实在不太适合这出《文昭关》。所以,孙菊仙也不唱了,选择了另一个路子,尽量发挥自己嗓子好、丹田气足、讲究气口而耐唱的优点。孙菊仙此类剧目的代表有《逍遥津》《雍良关》《七星灯》《完璧归赵》等。又因孙菊仙是票友下海,没有基本功,刀枪不动,便常选择一些衰派老生戏。当谭鑫培、孙菊仙同在四喜班时,演《搜孤救孤》,谭鑫培演主角正工老生程婴,孙菊仙则演配角衰派老生公孙杵臼;演《四进士》,孙菊仙主演衰派老生宋世杰,谭鑫培则助演毛朋,扮演的角色俱适合自己所长,故相得益彰,均得好评。

孙菊仙

程长庚先生的另一位高徒汪桂芬则不同,不仅继承了老师的这出《文昭关》,还经常演出其他老师擅长的戏,如《长亭会》《华容道》《战长沙》等。为何三位徒弟中,独独汪桂芬选择了继承呢?这是因为他为老师拉了多年的胡琴,熟悉老师的唱腔,掌握了老师擅长的“脑后音”,再加上他那宽厚激昂的嗓子也和老师十分相似。仔细衡量之后,汪桂芬自然觉得唱老师的戏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不如师兄弟 干脆不搬演

再说一个武生界一师三徒扮演不同角色的事例。有“武生鼻祖”美誉的俞菊笙有两位高足杨小楼、尚和玉,还有儿子俞振庭。俞菊笙武生技艺全面,长靠、箭衣、短打,以及首创的勾脸武生戏无一不能,擅演剧目甚多。而他的徒弟和孩子则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继承俞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各自擅演的剧目。

有“武生泰斗”美誉的杨小楼,扮相美、嗓子脆、气魄大、艺术精,首创武戏文唱的表演,从而又创造出杨派。而有“武生宗师”美誉的尚和玉,基本功扎实,开打稳、准、狠,尤擅长勾脸武生戏,又创出尚派。俞菊笙之子俞振庭则继承其父勇猛彪悍的台风,以短打武生戏见长。

三人在选剧目扮角色方面极其严格,不如师兄弟的戏,居然能一生不搬演。例如,尚和玉从不演杨小楼的拿手戏《连环套》《骆马湖》《大闹天宫》《霸王别姬》等。而杨小楼也绝不演尚和玉的杰作《战滁州》《一箭仇》和勾脸武生戏《晋阳宫》《四平山》《收关胜》等。俞振庭的撒手锏《金钱豹》《飞杈阵》《白水滩》等,二位师兄也很少贴演。有人说,这是给对方“留饭”,其实更准确地说,这师兄弟三人都会“藏拙”:如果贸然唱这些别人最突出的戏,必然技不如人,可能会“抖露子”。

尚和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京剧院有三位著名的青年老生,都出在谭派艺术家谭富英门下。高宝贤和马长礼同一天拜师进入谭门,另一位便是谭老师长子谭元寿。三位也是师从一人,而所擅剧目也根据个人所具有的禀赋和条件,发展的方向各不相同。

高宝贤因为扮相、个头、音色与谭老师相近,几乎全面继承了老师所演剧目和所扮角色。晚年高宝贤在音配像(央视策划节目,以老师的声音配徒弟的影像)的录制中,由于多年随侍老师左右,对老师的唱念做表烂熟于胸,得以尽情发挥,观众都说和其师神似。

马长礼嗓音宽厚苍劲,故又宗杨派、马派,但谭老师所演出的新戏《秦香莲》《状元媒》中的陈世美、宋王,马长礼也接过了接力棒,代老师演出,同样取得极佳成绩。

而谭元寿文武双全,不但全面继承其父的剧目,而且在现代戏《沙家浜》、传统戏《打金砖》中有他人难及的表演。

谭元寿

选角色 扬长避短是关键

马长礼曾对他的爱婿杜镇杰如此说明选角的学问:一、在有众多艺术家参加的大合作戏或反串戏中,一定要谨慎,不适合自己条件的角色不要接;二、比不过人家的剧目,一定不要演。他还幽默地说:“如果我也唱你谭大爷的拿手戏《打金砖》,一定卖满座,甚至连房顶都会坐满人——观众不是来看戏,而是来看我马长礼怎么摔死的!”

话虽有点夸张,但说明了颠扑不破的道理:演员们在选择角色时,一定要“扬长避短”。因为尽管是京剧大师级的艺术家,也不能面面俱到,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也。

比如《龙凤呈祥》这一出节假日拴角儿必演的好戏,光老生就有5个:乔玄、刘备、鲁肃、诸葛亮及吕范。乔玄唱念做表都要好,是马派演员必扮之角儿;刘备唱功繁重,是谭派大老生要宗的。剩下三个老生,也不能轻视;尤其大合作戏,更要谨慎。“闯帐”的鲁肃,虽然仅仅只有6句散板,但是在不长的戏份中,要通过和周瑜的对白,将鲁肃外愚内聪的政治家风范,鲜明又不过分地表现出来,没有一定的功力是达不到的。特别是最后那两句念白:“今日不听我言语,损兵折将后悔迟”,然后抖水袖快步下场,如果这里演员不把“好”要下来,就还得山后练兵去。就是那只有两场戏的诸葛亮、两次报信的吕范,也不好轻视,得把孔明激张飞的智慧表现得不温不火,吕范忠于孙权的心术展示得含而不露。总之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儿,您还真别揽这活儿。

老旦艺术家赵葆秀曾对笔者说:“不管多么大的艺术家,也难免台上出错。老先生常说,久在河边站,难免不湿鞋。唱文戏的,谁敢说嗓子没哑过?台上没忘过词?唱武戏的,谁又敢说没出过大小事故?所以做演员的,接什么活儿,扮什么角色,一定要有选择。不实授的,或者从来没演过的剧目,一定要慎接,别给人看笑话。当然,京剧演员在台上,着实是不容易。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要说门门都灵的全能选手,那确实也没几位。所以,还请观众们多理解、多包容、多爱护,减少演员们的压力,创造温馨的看戏环境。”

中国文化讲究和谐,“大戏看北京”接下来的场场精彩演出中,相信演员们会扬长避短,慎重选角;观众能友善包容,尽赏好戏。

标签: 扬长避短 大戏看北京 各不相同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