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环球速讯:腊月“搭桌戏” 梨园一条心:尚小云抵押房契救助同行

发稿时间:2023-01-20 19:16:54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永和

随着春节到来,北京各剧院的演员们,都铆足劲儿为京城的观众演出他们最拿手的节目。这既是一年之际的辉煌亮相,又是为过去的一年画上一个圆圆满满的句号。此时,演员的心情无比愉快,而过节的北京人,也着手开始准备年夜饭,正所谓是“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除了物质上的“大餐”外,精神上的“大餐”也必不可少,人们总会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共同观赏一些有趣的文艺节目。

那么,老北京人过春节,都怎么看戏呢?为什么过去有演员害怕过节?什么是梨园公会和搭桌戏?尚小云曾在春节前夕抵押房契,又是为了什么?


【资料图】

梨园公会旧址(资料图片)

“底包”演员为什么怕过年?

在旧时的北京,一到腊月二十三小年,各戏园子就有应节戏、搭桌戏等名目繁多的演出。当时这些老戏班、民营班社的演员们,要遵守老戏班传承下来的规矩:过了小年,要举行封台、封箱的仪式,也就是到大年初一这六七天,戏园子不再接戏班唱戏——封台;各班社把戏箱用封条封起来——封箱,统统回家休息。这对于挑班的老板、各行当的二三路角来说,几天不唱戏,并不会影响生活,可对于最底层的“底包”演员,几天不唱戏,可就要了他们的命,因为一天不唱戏,一天没钱挣,休说养家糊口,连个人的饭辙都没有。对他们来说,这不叫过年,叫过关,一年过一回年关!

什么是“底包”演员?后台常说:“狮子老虎狗,龙套上下手。”前一句指扮演各种动物之形的底层演员,后一句说的是充当正反方打手的群众演员。另外,后台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比如给演员梳头的、扮戏的容装人员;管行头戏服的盔箱人员;还有俗称“水锅”的烧水人员;在角儿们鞍前马后、抱着小茶壶的“跟包”人员,甚至乐队中打小锣、吹唢呐的“下手活”人员!这些人都是班社最底层人员,他们属于班社内的“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十行中的杂(无名无姓角色)、武(武行、上下手),流(龙套)行,这些人概称为“底包”,有戏开的戏份(报酬)是最低的,仅够维持一两天生活,无戏就毫无收入。年前这几天不演戏,戏班这些底层演职员就全靠当时的梨园公会组织的“搭桌戏”分得几块银元,勉强度过这几日时光。

“搭桌戏”让贫苦演员吃上饺子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那梨园公会和搭桌戏又指的什么?梨园公会是北京戏曲界的同仁组织,负责安排演员的搭班、解决演员和班社的纠纷等问题。最早,因为梨园公会的会址在前门外东晓市的精忠庙内,故命名为精忠庙。梨园公会的头头由德艺双馨的演员担任,叫“庙首”或“会首”。徽班进京以后的庙首曾由三庆徽班班主高朗亭担任,后来由有“大老板”美誉的程长庚担任。程老板任此职很长时间。

辛亥革命后,为求新求变,精忠庙改组为正乐育化会,由具有革新思想的谭鑫培、田际云担任正、副会长,所做的工作除仍然处理梨园行内外事务外,也注意与外界的交流,如接待名人、参加讲座等。最特别的是,正乐育化会还办了一座育化小学,鼓励梨园子弟入校学习,比精忠庙多做了许多工作。

正乐育化会维持了十多年,随着正会长的辞世、副会长的衰老,正乐育化会走到了尽头。1924年,武净许德义、富连成社长叶春善、名净郝寿臣、名丑萧长华等人再度组织起梨园公益总会,简称为梨园公会。其实,梨园公会真正主持工作的是尚小云、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成立的梨园公会把重点放在组织救济同业的“搭桌戏”上,也就是组织众多戏曲艺术家一起演出角色众多、有文有武的好戏。这样的大戏,一般选择在能装二三千观众的前门外西珠市口的第一舞台演出。参加演出的演员,有名有姓的头路角及有点收入的各路演员一律不拿戏份,只取车马费。结算以后,除去剧场场租、水电、宣传及交纳娱乐税等必要开销外,所余票款一律分给底包演员作生活费。因为是给贫苦同行白唱戏,故“搭桌戏”也叫“义务戏”。“搭桌戏”由于参加的各路演员多、演出戏码多,往往要从晚间六点开始,一直演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

梅兰芳签字的梨园公会文件(资料图片)

戏好,观众多,本来票款是相当可观的,但在旧社会,底层的群众演员基数相当大,所以一场义务戏下來,这些贫困的底包演员并不能分到多少散碎银两,大约仅能够买几斤市价最便宜的玉米面,用来蒸几屉窩窝头过活。所以当时这种为救济同业生存的义务戏,又叫“窝窝头会”,也就是给穷唱戏的凑几斤窝窝头吃。不过,也许实际情况不至于这么惨,笔者以为也有主事者自谦的意思。

举行“窝窝头会”,应该是在春节前的几天。唱完这场义务戏后,把活命的钱给穷苦同业发下去。除去吃窝窝头外,也得让这些哥们在大年三十吃上一顿肉馅白面饺子。

1929年第一舞台搭桌戏(义务戏)戏单(资料图片)

尚小云押房契借钱救助同行

不过,就在梨园公会新成立的1924年,“窝窝头会”却出了岔子。都到了腊月二十九,大义务戏还迟迟没有动静,可把那么多等着拿过节费的老少爷们急坏了。不是第一舞台演出的戏码早定下了吗?报纸把那天演出广告也早登出去了。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其实,一进腊月,梅兰芳和尚小云两位大师就把参加义务戏演出的人员、戏码都策划好了,可为什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呢?原来,是因为在京的大小军阀看出便宜了,居然要梨园公会为他们组织赈灾募捐演出,全部票款都进入他们的腰包!梅、尚等人当然不干,死扛,可为自己人办的搭桌戏也不能演出了,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年根底下的二十九。

梅兰芳

尚小云曾回忆:“已到腊月二十九日,反动统治者,不顾艺人生活,还叫我们为他们演义务戏,进行募捐,当时救济同人又迫不及待,畹华(梅兰芳的字)大哥颇为焦急,遂约同我计议。”他俩商量后,急功好义的尚小云竟然把刚刚买到的宣武门外椿树下二条一所大宅子的房契拿出来,交给了梅兰芳,希望由与银行界领袖冯耿光等人相熟的梅兰芳出面,押房契向银行借钱。当梅先生看到这件还没捂热乎的房契时,感动得几乎落下热泪。结果是圆满的——这座宅子押了3600块银元,当时能买1900袋白面。年三十那天,贫苦同业每人分到了四块银元,尽管不多,但除夕包一顿白面肉馅饺子是没问题的了。

尚小云

转过年来,就在正月十五灯节这一天,北京城内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演员们,都兴高采烈地齐聚于第一舞台演出大义务戏。那天的戏码太硬正了:压轴是尚小云和余叔岩联袂演出的《打渔杀家》,大轴是杨小楼、梅兰芳新排佳剧《霸王別姬》。当演员们想到梅、尚二位艺术家为了大伙的付出,无不拿出浑身解数,演出大为成功,当晚卖了个满堂,所得票款不但足够还银行贷款,保住了这所大宅子,而且还留下了这段梨园佳话!

标签: 梨园公会 舞台演出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