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关注 |
街头修车摊儿找起来太费劲!市民盼望“小修小补”有序回归

发稿时间:2023-03-01 13:08:44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英波


(相关资料图)

自行车胎没气了,推着走半小时都找不到修车摊儿;车胎扎了,品牌自行车店只换不补,花费不菲……这样的无奈不少骑车人都经历过。近日,商务部表示,要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地回归百姓生活,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大家盼着修鞋、配钥匙更方便的同时,也希望修车摊儿能重回身边。

视觉中国供图

中学生建议增加修车网点

“没想到找个修车摊这么费劲。”去年暑假,陈经纶中学分校初一学生杨晗章碰上了一件尴尬事。那天她和妈妈骑车去望京,开锁时不小心把车钥匙拧断在锁眼儿里了。她拿出手机,却搜不到附近修车摊儿的信息;沿着路边寻找,走了小时一个修车摊儿也没找到。

她和妈妈只好一起把自行车抬回了家。“我俩抬着车走了三四公里,回到家时我俩全身都湿透了。”爱好骑行的杨晗章这才发现,身边的修车摊儿实在是太难找了。她在家门口找了两天,又向邻居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3处离家较近的修车摊儿,最近的一个离她家也有近2公里,需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穿过4条街道。

开学后,杨晗章特意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收回的246份问卷中,有78%的人都表示,在家附近难觅修车摊儿的踪影。接下来,在第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中,杨晗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自行车也需要维护与保养,现在城市中自行车维修网点数与自行车存量并不匹配。我建议将自行车维修这项民生服务纳入到网络便民服务信息中。自行车维修点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相关部门也可以和共享单车运营商合作参与。”最终,她的建议获得了“科学建议奖”。

街头修车摊儿难觅踪影

圆明园西路附近居民区密集,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小区。在圆明园西路与天秀路的十字路口,记者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发,每个方向走了约3公里,都没有在路边找到便民修车摊儿。

随后,记者又沿小路继续寻找。在竹园东街附近,一位骑车的居民告诉记者:“我们小区17号楼下有一处修车的,师傅就是看车棚的师傅。他白天工作,晚上回来修车,我们车坏了都搁那儿,不定什么时候才能修好,要是急用可没辙。”

“想要补胎,旁边小区有,您去里边问问。”在圆明园西路3号院附近,一位自行车店的店员给记者指了个方向。记者走进小区大门,很快就在楼群里转了向,一路询问了两位居民,绕过五六栋高楼,才找到了这家自行车修理店。

在肖家河社区深处,记者无意间找到了一处有门面房的修车点。“补胎,电动车、自行车都是10元。”店主徐师傅说,“我们这地方不好找吧?我在这儿开店二十多年了,来的都是老主顾,甚至有顾客住在上地,专门让我上门去补胎。补胎10元,上门费得20元,不然他把车推到这儿来更费劲。”

记者发现,这些小区的底商中,生鲜超市、便利店、口腔医院、面包店、宠物店、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看起来“接地气”的自行车修理点。记者找到了两家品牌自行车专卖店,进门询问能否补胎,得到的回答均是:“只能换不能补!”

修车摊儿都在多种经营

“过去的修车摊儿就在路边,走不了多远准能找到一处。现在虽说好多人都骑共享单车了,可学生和老人大多都在骑自己的车,要是大早起来赶上车坏了,再找不到修车摊儿,学生准得迟到,老人更是寸步难行。”家住东城的黄先生说,现在的修车摊儿找起来难,能坚持下来的更不容易。

在永定路的玉泉东市场,60岁的赵师傅有个6平方米的修车铺,各种家伙什儿整整齐齐码了一屋。从2000年市场开张起,他就在这儿了。“不让摆摊儿后,我看到这家市场招商,一问租金还能接受,位置也靠街,就租了下来,一干就干了20多年。”赵师傅说,“现在靠一门手艺单打独斗不行了,过去只修车,现在又加上了配钥匙。很多顾客都是老主顾,有时打个气什么的就不要钱了。我能养家糊口,还能方便周边居民,我挺知足。”

玉泉东市场赵师傅的修车、配钥匙店

在安德里北街的路边,靠墙的位置有个露天摊位。下午2时,一把遮阳伞下,摊主冯师傅戴着老花镜,正忙着为一位顾客的皮鞋换掌儿。他身后的招牌上,从左到右写着他经营的业务:修鞋、开锁、修车、配钥匙、修雨伞……“最开始就是修鞋,后来只靠一项手艺收入不行了,就开始学别的,每增加一门手艺,我就在招牌上多写一项。”冯师傅说,自己1994年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谋生,也经历过“做梦都想找个固定摊位”的日子,最终在安德里北街扎下了根。“也想过租个门脸,可是租不起啊。”冯师傅说,幸运的是社区了解到他的情况,也知道居民特别信赖他,就替他找了这样一个固定位置。

安德里北街冯师傅的小修小补摊位

早上7点出摊,晚上10点收摊,除了过年回家看孩子,冯师傅几乎整年坐在这个角落里为大家服务。一下午时间,冯师傅修了六双鞋,配了五把钥匙,换了两个衣服拉链,补了一条车胎,修了一把雨伞,还为一位老人修了一把松动的斧子,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停下来。下午4时,小摊前甚至排起了队。“虽然风吹日晒挺辛苦的,但跟这周围居民都熟,每天活儿也不断,能养活起一个家,社区也很照顾我,挺好的。”冯师傅说。

冯师傅在修车

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

“骑行路上,找个打气儿的地方真不容易。所以我通常会在水壶架下绑个气筒。”一位骑行爱好者表示,因为难找修车摊儿,他常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如何修车,“换胎、换链条、调碟刹、修变速,我都没问题。”

家住北小街社区的廉大妈今年78岁了,对于这样的不便也感触颇深,“我的腿换过关节,出行就靠小电动车。有次出门车胎扎了,我拖着车和这条‘假腿’,走了20多分钟才找到一个修车摊儿,腿疼的回家缓了好几天。”廉大妈说,过去出门就有“小修小补”的摊位,让她十分怀念。“我们家以前住赵府街,胡同口就有修鞋、修车、补衣服的,师傅们手艺好,价格也便宜。虽说现在生活好了,可我们这辈人,东西坏了首先想的还是‘修’,缝缝补补又三年嘛。”廉大妈无奈地说。

玉泉东市场裁缝铺

如何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不少居民觉得,应该增加“小修小补”摊位的数量。一些老年人建议说,对于那些经营多年、居民认可、手艺不错、价格合理的摊位,社区应该想办法把师傅们留住,尽可能为他们的经营提供便利。

杨晗章在自己建议中说,希望能在网络平台上更便捷地搜到这些便民信息。“政府部门可以对这些便民点的信息统一采集与管理,利用社区服务类公众号或专业便民服务APP,将信息多渠道公开。一些常用的地图软件,也可以纳入相关的便民信息,让大家拿出手机就能搜到。”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则表示,让“小修小补”业态规范有序回归,政府部门应采取分类管理的精细化举措。每个区域应根据自己的地域、人口、环境的不同,为小修小补业态寻找合适的存在形态。“适合设置在街头巷尾的,可在指定地点划定区域,并出台细致、明确的规范措施;适合在室内的,政府部门应有补贴扶持,尽量减少经营者的成本压力。目前还未完全拆除的核酸检测亭也可以充分利用,将其改造为‘小修小补’摊位。”李迪华说。

标签: 玉泉东市场 圆明园西路 安德里北街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