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关注 |
北京已有专业社工近八万人!优秀社工名单出炉|当前视讯

发稿时间:2023-03-21 18:08:52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胡子傲


(资料图)

今天是国际社工日,在上午举办的第八届“北京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上,20名“优秀社会工作者”、20个“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发布。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共有社工机构960家,专业社工人才7.96万,持证社工3.91万,全市社工队伍不断扩大。

穿起基层千根线,架起座座连心桥,本届“社工宣传周”主题是“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启动仪式公布了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苏州社区党委书记陈细芳等20名优秀社会工作者,以及“‘爱的约定’议事协商会”等20个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社工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热虽微,光虽热,在今后的社工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这份初心,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优秀社会工作者杨余娜表示。

其实,社工不只出现在社区,医务社工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启动仪式上,医务护工们的真情演讲令人动容。他们为家庭贫困的儿童申请救助金,为患病儿童提供精心里疏导......2021年,七岁的小官(化名)不幸在幼儿园放学途中被铲车碾压,下半身终身瘫痪。在对小官会诊过程中,医务社工叶晓彬参与进来,他与小官真诚沟通,为小官分享脊髓损伤儿童成功回归校园的经历,为其家人分析介绍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给他们进行居家无障碍环境指导,让小官逐步走出阴霾,回归正常生活。

此外,启动仪式播放了展现北京社会工作者风采的视频短片,发布了《北京市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细则》。来自东城、朝阳、石景山、大兴等区的社会工作者通过情景剧、演讲朗诵和琴书等艺术形式,展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风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陈涛在发言中表示,社工要更好地融入相关领域基层工作服务民众,深入社区发挥专业职责,把工作嵌入入基层党务工作体系,还应整合力量,以社工站牵头激活基层社区服务资源。

据了解,“北京社工周”宣传活动将在市、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市委社会工委副书记许伟表示,除了今天举办的启动式外,市区还将依托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微电影”“微课堂”“微实务”“微图话”“微访谈”的“五微”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对社会工作知识等进行宣传;各区也将通过举办社工成果展、专题座谈会、大讲堂和社工知识竞赛、征文等方式,扩大社会工作宣传效果,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会工作的良好氛围。

新闻链接

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一:

立足小院小需求,多方联动促治理

西城区椿树街道琉璃厂西街社区的一处小院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院落,公共空间狭小,院内晾衣竿老化生锈,绿化面积较小,居民们渴望美化环境、增加互动交流。

在街道社区办指导、社区党委领导、社区居委会监督下,椿树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牵头,与社区居民共同开展该院落的治理更新工作。通过多次走访和考察了解,中心社工顾颖和杨思佳组织开展了小院协商议事会,动员居民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议事会上,小院院长白女士说:“院里的晾衣绳已经很松了,衣服挂上去就会挤在一起,不容易晒干,希望给我们量身定制一个新的晾衣竿。”这项建议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赞同。

居民李先生说:“老白是我们小院最喜欢花的,天气暖和的时候在院子里总能看到她种的各种各样的花,我觉得可以给我们小院添置些花卉品种和养花工具。”获得李先生的支持后,白女士有了更多想法:“我们有信心打造一个最美绿色小院,把窗台下和厨房门前的角落小空间都利用起来,可以种西红柿,也可以种植不同品种的花。”居民们同时提议,根据小院的空间布局和冬季环境维护,还需要配置公共铲雪工具。

就这样,顾颖和杨思佳与小院居民协商制订了小院提升计划,确定了小院“美丽与安全”的双重目标。中心通过引入社会资源,不仅为小院量身定制安装了“檐下”公共晾衣竿,还配置了全新的公共铲雪工具和种植物资。院内居民团结凝聚力空间高涨,大家还一致通过了“小院公约”,推动小院的美好生活可持续发展。

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二:

“邻里一家亲”,拓宽老人“朋友圈”

房山区长阳镇馨然嘉园社区建于2012年,社区居民80%以上为落户北京发展的年轻人,外地父母随迁帮助照顾子女,形成了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基数大的特点。

由于地域不同,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也不尽相同,社区内占比较大的随迁老人面临诸如沟通障碍、交友难、生活形式单一、孤独苦闷、家庭情感支持不足、社交网络小、社区参与度低以及对社区及周边环境熟悉度低等问题。

为了改善随迁老人的社区适应状况,社工通过开展“邻里一家亲”互助小组,将社区内原本不熟悉的随迁老人们聚集起来,帮助随迁老人拓展“朋友圈”,构建社区互助网络,增进社会交往,从而使其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小组活动通过游戏、老年操、共享便民册、家乡趣事谈、乐享生活交流、手工插花、组织社区议事、转介随迁老人加入社区兴趣组织等环节设置,促进随迁老人发现共同点,相互认识与了解,建立朋辈关系,使这些老人更好地走入社区、融入社区,做幸福快乐的“邻里一家人”。

老人们表示,参加社区活动及各种兴趣组织能让他们在与同辈互动、互助中获得快乐与认同、及时解决个人面临的问题,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不仅提高了自己、也间接提高了所在家庭的幸福感。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