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生活 |
“减灾卫士”进入工作轨道

发稿时间:2023-08-24 06:17:45 来源: 北京日报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8月13日发射的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星,经过4次变轨后,于近日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天线成功展开,完成了卫星入轨初期飞控试验主要工作,卫星工况正常、状态良好,后续将继续开展在轨测试等工作。

研制陆地探测四号01星的想法,始于2008年我国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突发灾害。灾害信息获取是世界各国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而SAR的工作不受光照、天气条件限制,是极端天气条件下观测的一把好手。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能凭借高轨道带来的高重访、超大幅宽、强机动优势,填补低轨SAR卫星过境时间短、重访时间长、观测范围小的不足,同时具备全天时、全天候“随叫随到”特点,满足灾害观测要求。

不过,让合成孔径雷达在高轨顺利成像可谓是“世界级难题”,此前许多国家都曾提出过理论构想,但从未付诸工程实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从设想提出到最终发射,一干就是15年。分析影响卫星成像的因素,量身定做成像可行算法;用时间换取功率密度,将卫星功率大幅压缩至万瓦级并研制全新的功率合成系统;通过“导航卫星+地面测距”定轨方案及误差校正手段,将卫星定轨精度由百米级提升至米级,实现精密定轨技术跨代提升……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让世界高轨SAR卫星实现“从0到1”。

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可服务防灾减灾及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查以及水利、气象、农业、环保等7个行业应用需求,是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未来投入使用后,它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丰富重点区域观测手段,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可谓是“减灾卫士”。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22016495号-7

联系邮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