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作者:王殿军,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01
(资料图)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
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父母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没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
“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利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培养独立人格。
家长只有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只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责任,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
父母仍需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等各方面的状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后盾。
02
表率、习惯和情绪
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
之前的一次全国两会上,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引起关注和热议。
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
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
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鉴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
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父母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
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
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
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
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
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
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03
家长适当放手
孩子才有成长空间
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界限。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过度关注孩子,“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1.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
作为父母,最关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
即使家长自身学历高知识背景强,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
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既不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
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
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而是成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2. 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
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
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
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3.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
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
即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批评学校或老师,那样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提供保护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甚至把矛盾扩大化。
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同时也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艰巨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又要把握好亲子关系界限。
总而言之, 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舍得放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家教周刊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标签:
-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 2023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师范大学
- 男子13岁得糖尿病27岁进ICU 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
- 天天百事通!上班族养狗,为什么不选择阿拉斯加?揭秘养阿拉斯加的苦与乐!
- 7月1日起湖北扩大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范围 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不再设限额
- 环球速看:游客自陷风险,救援费用谁出?专家解读费用问题
-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 券商展业有喜也有忧_环球速看料
- 侧卧看手机小心造成身体损伤-焦点热讯
- 暑期研学游人均约6000元 主打人文历史户外|全球热点
- 量化私募圈风波!前员工吐槽老东家 公司回应了
- 实时:换座不成老太辱骂女子 江西航空:不存在升舱
- 湖北省14地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环球热门
- 海南三亚:升级打造大东海、亚龙湾等消费集聚区
- 首店经济撬动市场新需求
- 天天通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多省份青年就业开展督导
- “五穷六绝”之后 七月:你看我有机会吗?-观点
- 全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交流会在鄂州召开 湖北省加快推进共同缔造试点项目验收 世界实时
- 健康研究:饮食诱导减重结合锻炼促控糖 选进食时机或改善运动耐力
- 合肥:劳动点亮毕业季|全球微资讯
- 离婚不接传票的后果,离婚传票一般多长时间下来
- 参赛规模逐步扩大 两项全国残疾人冰雪赛事同时开赛|今日最新
- 20多窝燕子居民楼下集中筑巢,小区底商搭护板保护燕窝
- 复读精华,圆梦清华!这位考生这样做到
- 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已达六十三家 环球速讯
- 天天最资讯丨北京降雨量统计来了!目前北京全市最大降雨在门头沟
- 国家统计局:5月份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6.8%、8.1%、8.1%,降幅较4月份分别收窄6.0、7.4和3.2个百分点-世界微头条
- sc管壁厚国家标准_sc管国标壁厚 微动态
- 国家统计局:5月份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35.9%_当前动态
- 2023安徽合肥市公安局第一批招聘警务辅助人员(长丰县局岗位)体检结果及补检、复检公告 天天关注
- 农发行清苑区支行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