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每日观察!从《街角魔族》说起,聊聊无用与有用

发稿时间:2022-08-23 20:40:35 来源: 哔哩哔哩

1.从《街角魔族》聊起


(资料图)

《街角魔族》第二季的结局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它将剧情中很多看似无用的配角都让其产生了合理的作用,这在很多动画里都是很难见到的,即便是一些比较有名的动画,也难避免创造出角色用完之后弃之不顾,最后将角色们排除在Happy End之外(夏美子的箱子爸爸躲在一旁默默哭泣)。在召唤乌伽露露的过程中,杏里提供了上等的肉,莉子做出了魔力菜品,店长贡献出自己的尾巴毛,即便是看上去可以划水过去的先祖莉莉丝也教会了桃如何制作脚。这不仅使得每个角色的形象更为饱满,也呼应了第一季修行时夏美子喊出来的“大家好好相处”。

“大家好好相处”不仅在《街角魔族》中是故事的内核,在其他很多日常向的动画(如《摇曳百合》《日常》等)中也是核心的存在。但与其他动画的不同在于,《街角魔族》中各个角色在设定上就是矛盾的(或者说是容易产生矛盾隔阂的)。设定上最明显的矛盾是夏美子与桃的宿敌关系,另外还有蜜柑受诅咒导致会影响到周围人,桃多次把夏美先丢出去,小仓过于主动甚至有些不知分寸等等,这些矛盾放在现实中是会明显影响到人际关系的,想想看,因情绪激动就会做出出格举动、把别人祖先牌位扔出去、不问别人感受直接抢走别人的战利品宝贝磨碎等等行为,在现实中足以让朋友关系闹崩了。但动画总能给人呈现美好,这些矛盾并没有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埋怨,即便是宿敌关系也没有导致两人不愉快的出现。

再回到“有用没用”这个话题,整个动画看起来最没用的非属夏美子不可了,她成绩也不好、体能也不行、经济力与执行力都堪称垫底,她自己也在第二季蜜柑失控导致看板被弄脏时感叹了自己的没用,希望自己能变出恢复原状之杖就好了,但她在蜜柑失落之时没有继续自己的失落,而是说出了“即使很弱,即使很笨,即使没有才能,在这小镇上也有只有我能做到的事”,最终成为了联系所有人的线索,不仅在全篇意义上抑制了上文所说的矛盾演化为对立冲突,而且成为了最后帮助蜜柑的关键。从这方面讲,夏美子是全篇最有用的角色了。(附上第一季第一集的官方吐槽)

从先祖这时镜头的视角来看,只有夏美子打败魔法少女解除诅咒解除封印,夏美子才能称得上有用。透过第一集中莉莉丝骂夏美子没用的行为,我们可以将其进一步理解为“对某人有用就是满足某人的期望”,因为夏美子没有满足先祖“醒来听先祖讲话”的期望,所以她被骂没用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再回到上一段的观点,尽管夏美子开局就被骂没用,而且各项可视化数据都垫底,但在那种意义下,夏美子是全篇最有用的角色,因此我提出本文的核心观点:所谓没用只是没有满足预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没用,反而有可能是最有用的。

庄子曾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用了一个例子来表达他的观点:一棵没用的树,用来造船则沉于水,用来造柱子则容易起虫,用来做日常用品则容易损坏,所以即便它再怎么高大,也不会遭到砍伐,从而免遭祸患。所给例子中的树,只是对砍伐者来说没用,因为它不符合砍伐者的预期,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它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也有净化空气净化环境的作用,并非真的无用。而就不符合砍伐者预期这件事,可以保全这棵树的生命,对树本身而言又是有用的,即可以说虽然不符合砍伐者的预期,但符合了树本身的期望。

《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的演员喻恩泰也有一段故事,当时拍摄《武林外传》前,编剧坑他背论语,结果等到他背完了,导演开机时告诉他背的那些都没用,喻恩泰失落的情绪一下就被带出来了,进而演好了落榜秀才那种又落魄又酸腐的感觉。背论语这一行为没有达到喻恩泰的预期,但因为没达到预期产生的失落感却正好达到了导演的预期,所以又可以说是有用的。

2.你眼中的“有用无用”是别人定义的吗?

评价有用无用的根本是在于人的价值观,所以当你作为主体去评价事物或者评价自己有没有用时,你的价值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你的价值观是否依赖于他人的价值观?还是说你有你自己的一套看法?有的人重视钱财,不能直接给他带来金钱收益则是无用;有的人重视养生,有些事情,比如运动,虽然不能直接带来金钱受益但是有益于身体健康,对他们而言就是有用;有的人重视良知,像战争时期坚决不投降的人,有些事情可能会危及到他们的财产甚至生命,他们也坚定地去做,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是有用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当我们需要判断某些东西是否有用时,还是得仔细考虑考虑自己的价值观。

中学时代最朴素的价值观就是唯分数论,因为中学生被繁重的课业所困,即便有些假期也用在缓解课业压力上了,他们接触的课外知识较少,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较少,很难形成自己的三观,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价值观深受老师或者长辈影响。而老师与长辈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成绩是有用的,而且成绩优先,成绩优于金钱,成绩优于身体健康,成绩甚至优于良知。正因为成绩优于身体健康这一观点,很多学生累坏了身体搞出了胃病等等;正因为成绩优于良知这一观点,学生们不再排斥作弊,进而引起作弊行为的猖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学时期的学生价值取向单一,对成绩好的人抱有盲目的好感。但是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被颠覆,大多只是受到影响。中学时代崇尚成绩,中学结束以后对于成绩的盲目崇拜并不会消失,人们对于那些考入名校的人还是会发出一声感叹,这就是他人价值观的延续。

很多年前,读书无用论的声音总是游荡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所谓读书无用,用上面的说法来看就是,读书这一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我前面说过所谓没用只是没有满足预期,那如果满足预期了,自然就是有用的。对于勤奋读书考入名校的人,名校满足了他们的预期,那么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有用的;有的人刻苦读书备考,却考试失利,预期落空,自然就会大谈读书无用唯成绩有用;有的人追求金钱,虽进入名校,饱读诗书,却未能将学识转化为金钱,那么期望落空的他们也会大谈读书无用。当然,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中,也有的是因为对别人的期望落空,最经典的段子是名校生给初中学历的老板打工,老板鼓吹读书无用,原因也很简单,他对名校生的高期望落空了。从客观上说,读书对人的认知、人的思想有着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作用,那么读书无用论,或者说对读书期望落空这件事,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是他人价值观延续造成的,上一段说到人们对于读书的盲目追求、对于成绩好的人的盲目崇拜,是因为依赖他人价值观导致他人价值观在自己身上延续造成的,一旦这种从他人身上延续而来价值观(比如成绩至上)与自己自觉产生的价值观(比如金钱至上)产生矛盾时,自己的主体性就会让你否定从他人那里延续而来的价值观,从而对其期望落空。

所以回到本节的问题,你眼中的“有用无用”是别人定义的吗?或者说,你的价值观是别人灌输的?还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见闻总结而来的?

3.可视化数据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有没有用的标准

有不少人中学时因成绩不好就被骂没用,也有不少人因收入不好业绩不好而被骂没用。这一节是写给所有被骂没用之人的,再次回顾前面的观点,被骂没用只是没有满足骂人者的预期,而非真正的没用,而且辱骂者的预期真的值得你去满足吗?被骂者的价值观就在辱骂中被骂人者裹挟了,甚至原本的可用之才却因这种价值观裹挟而丧失才能。所以我提出观点:诸如成绩业绩等一切可视化数据都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人有没有用的标准。

如果可视化数据不能评判一个人有没有用,那有什么可以评判呢?我的回答是:一些抽象的品质。回到中学学生的例子,一个没有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如果有良好的品行,有勤奋、有毅力、有开拓性思维、有新想法,那我认为就是有用之才。反而一个有着好成绩,却没有道德修养,将周围同学带坏的学生,不仅是没用,甚至可以说是有坏处的。在业绩上也是一个道理,业绩再好,却总是打压团队内其他成员,搞其他成员心态,弄低其他成员的积极性,那对于团队是有负面作用的。

但是上述终究还是理想化了点,有没有用说的只是有没有满足预期,继续上面的例子,对于一些短视的老师而言,学生品行如何、勤奋与否、有没有开拓性思维、有没有新想法对他们而言是没有直接好处的,反而一个成绩好的害群之马能给他们带来奖金。即使有勤奋等潜在的可以转化为成绩的品质,但只要现在学生没有成绩,那就是没用的。这就涉及到“对谁有没有用”这个问题了,一个品行好,爱国爱党爱人民,又勤奋,又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即便因为暂时没有成绩而被某些老师长辈骂成没用,但如果他能保持住这些抽象品质,就未尝不能成才,未尝不对人民对社会有益。就像庄子所给例子中的树,对砍伐者无用,岂是对自己对人民无用?

再进一步,以军事为例,军事上取胜即为满足期望,很多人都认为兵强马壮则必胜,这是不科学的,古往今来有数不胜数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例子。在可视化数据的对比下,少弱是肯定战胜不了多强的,但历史却告诉我们少弱是可以战胜强胜的,为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当少弱之军具备一些抽象的品质时,便能战胜强胜。内部有具有才华的领导者、有尽职尽责的士官、有信仰有组织的战士、科学的成体系的治军举措,外部有经济后勤的有效保障、其余军队的侧面辅助等等不能被数据化的品质,都能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机会。

之前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阅读理解的原作者去做自己所写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却不能拿到高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B4y1b7ZV?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6e7e2bd4c38dd7782d08d4138bc4d25d)。如果以分数来度量对文章的理解,那岂不是说作者自己对自己的作品都理解不到位?对于阅读理解题,越偏离标准答案就得分越低,那么越新颖的理解就越差,反而没有自己的理解一味套答案模板拿到的分越高。这也说明了,可视化数据不能成为判断是否满足期望的标准。

综上所述,评判一个人有没有用不能只看可视化数据,甚至可以不看可视化数据,但不能不看人的抽象品质。否则虽有小用,却会错失大用。

4.结语:不用为做了无用之事而烦恼

百度百科说,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用大白话解释就是,你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上文提到评价有用无用的根本在于人的价值观,对于一件事,即便是价值观中的无用之事,你因为想做而去行动了,去做了,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正是因为主观能动性的存在,所以不用为做了无用之事而烦恼。因为这只是在你的价值观里是无用的,只是没有满足你现在的预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用,而且说不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又会符合你的预期。

从世俗意义来说,人一辈子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没用的,既不能给你创造财富,也不能延长你的寿命,但正是这些“没用的”事情,组建了你的认知,开拓了你的视野,构成了你的人生。从价值观的意义上讲,这些无用之事皆是有用的,而且对你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人站在地上,用到的土地只不过双脚所踩的,但如果只有你双脚所踩的土地,身边却是万丈深渊,这有用的土地又有何用呢?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再回到《街角魔族》,尽管夏美子的所有可视化数据都低的可怜,但她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依赖于先祖。以先祖的价值观来说夏美子是没用的,先祖对夏美子的期望是打倒魔法少女解除封印,但夏美子自己的期望是大家好好相处,最后夏美子也确实成功地让设定上有矛盾的大家都快快乐乐地相处在一起,这是最重要最有用的。

标签: 可视化数据 以弱胜强 净化空气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