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凤
在“斤斤计较,克克黄金”的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让卫星“瘦身”的同时,“内涵”更加丰富。12月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中,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已在10多颗已经发射的微纳卫星中,应用了3D打印技术。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们看这个微纳卫星模型,就是用3D打印的,这么大的卫星一般用于空间科学实验验证。”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婷婷说。她手握着一颗10立方厘米卫星模型,在这个立方体模型中,各个不同功能的元器件像被镶嵌在结构中。
“卫星中的结构材料是没有功能的,类似于电视机壳,它只是将各个元器件组装起来。卫星的重量每增加一点,它的费用就会提高很多。如果结构材料能轻一些,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为批量化生产卫星提供基础,二来可以搭载更多的卫星载荷,进行更多的空间试验。”刘婷婷介绍,传统的卫星制造模式,是卫星内部各个模块分离制造,再装配集成。但她所在的团队提出将微纳卫星的导电线路内生成型于结构体内部,再嵌入一些功能载荷,这就将卫星的电路、元器件和功能材料融为一体,可以进行“结构—电路—器件”一体化3D打印制造。
“一体化3D打印技术的拓扑设计、晶格设计等轻量化设计技术,可以在卫星内部结构上重新布局,从而可以实现卫星轻量化。”刘婷婷告诉记者,用3D打印出一体化研制的微纳卫星,体积可减少30%以上,功能密度提升30%以上。
刘婷婷表示,未来的卫星,我们会用多机器人来打印,一个机器人打印电路,一个机器人打印结构,一个机器人嵌入器件,最终一体化制造出来。原来的卫星结构占比大约15%—20%,甚至25%,未来有望降到10%以下,甚至更低。
让卫星“瘦身”有多难?刘婷婷透露,首先要给卫星的复杂结构减重,“但减重的同时,卫星还要能达到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因为火箭在发射过程中会有很大震动,对卫星器件和结构的冲击力是很强的,卫星要能承载巨大的冲击力,这对设计要求很高。”
严峻的空间环境,也对卫星性能的稳定性提出挑战。“太空环境非常复杂,高温时可达零上100摄氏度,低温时低到零下10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卫星的结构器件要能承受极端温度和空间辐射,这对3D打印材料的性能也提出很高要求。”刘婷婷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金 凤
责任编辑:冯峥
- 全球微头条丨油价或迎下半年最大跌幅 92号汽油或重回“7元时代”
- 视焦点讯!3D打印技术让卫星更有“内涵”
- 媒体辟谣郑州会展中心方舱清零:该消息是假的
- 非遗传承人和他的“银匠村”
- 全球头条:国家卫健委:31省份昨日新增本土“4247+25477”
- 天天快消息!仅靠一张膜就让牛奶更有营养
- 诗歌时刻丨蒋郁相:我得泡上几壶春秋,渐次把时光煮沸
- 天天新消息丨再读《论语》|“君召使摈”一则详解
- 今日讯!国际志愿者日,这群“红巷苗苗”结业了
- 张兰直播疑喊话大S经纪人 质问对方税务问题
- 黄晓明找了个像AB的网红?
- 全球要闻:张兰,对韭当割!
- 朱一龙混不好娱乐圈
- 环球焦点!范玮琪爸爸失足跌倒 送医抢救后宣告不治
- 环球快消息!苏州高铁新城6家企业获评 实现省级专精特新“零突破”
- 【低技术力自制】孤独摇滚1920×1080壁纸
- 天天热头条丨【DD日报】『12.4』EOE组合3D新衣特别晚会;P家二周年24小时接力直播
- 全球百事通!海贼王1069话同人画:四档路飞暴打路奇,一直挨打,毫无反击之力
- 焦点关注:Ado《逆光》 日语+罗马音 对照
- 元旦的传说你知道吗?元旦节的好词好句都在这儿!
-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作者是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事实论据看这里
- 赵辛楣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分析来了
- 大专和本科有什么区别?一个大专文凭能干什么?
- 轻取深圳队 北汽男排取得排超四连胜
- 焦点资讯:韩媒:韩贸易代表对拜登“微调”《通胀削减法案》言论持谨慎立场
- 【聚看点】居家学习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北京家校联动开出“心理处方”
- 惊艳了岁月的古风句子有哪些?不带爱字却浪漫至极的文案看这里
- 天天微动态丨表现抢眼 沈梦雨女足苏超上演“帽子戏法”
- 环球速讯:深圳市出行最新政策来了!乘市内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 推动前沿科创交流,17个创新项目亮相中德创新合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