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尚杰、王艺钊)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昔日缺水缺肥的南疆麦区,通过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小麦产能整体提升,冬小麦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
6月26日,在喀什地区泽普县的新疆农科院小麦育种基地,专家组对50亩“新冬60号”小麦高产田进行实打验收。经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771.88公斤,刷新南疆麦区早熟冬小麦高产纪录。
“新冬60号”是新疆自育冬小麦品种,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黄天荣团队联合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历经10年选育而成。2022年该品种被列入新疆小麦主推品种目录,在南疆四地州推广面积达59万亩。
(资料图)
在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天荣看来,“新冬60号”能再次刷新纪录,是品种与农技共同促进的结果。今年,团队先后示范应用了13.5厘米等行距北斗导航机械条播技术、增施雪墒肥、水肥药一体化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等先进栽培和植保技术,放大品种优势,充分激活增产潜力,实现单产水平的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组织下,专家组在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团7连创建的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内,选取3.35亩示范样方进行实打实收,结果显示亩产达853.4公斤,刷新了当地小麦亩产纪录。
然而这一纪录很快就被打破。7月3日,兵团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在第一师七团6连6号条田内,使用联合收割机对3.22亩示范样方实收,经过现场测产,平均亩产870.2公斤,再次刷新了新疆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桑伟认为,高产的背后,是农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今年,第一师阿拉尔市14万亩冬小麦,全部采用干播湿出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确保滴入的水肥运筹到每一个植株个体,做到一播全苗、一播壮苗。
高产也让种植户信心倍增。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团新井子镇七连职工彭光贵今年种了106亩小麦,他种植的地块也参与了测产。“没有想到第一年种小麦,产量能这么高,收完在地头就卖了,每公斤两块五,一亩地大概有1000多元的收入,明年继续种!”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尚杰 王艺钊
责任编辑:品一
标签:
- 南疆麦区不断刷新冬小麦高产纪录
- 当前资讯!雄安新区谋划出海通道完善交通“微细血管”
- 湖北民航客流增长强劲 上半年1600万人次进出 同比增长111%|天天日报
- 老年人基本赡养费是哪些?老人的退休金能否扣除赡养费?
- 郑州市首批普惠金融服务港湾揭牌
- 成都车站预计发送旅客2053.4万人次
- 中储粮:多措并举助力夏粮颗粒归仓 世界速递
- 兰博基尼燃油车被抢购一空:两年后全面停产,订单已全部排满
- 全球视讯!湖北第八届中小学青年教师竞赛开赛 108位学科“第一人”同台比拼
- 上半年成都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世界看点
- 实时焦点:即日起河南省专项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 姐姐:李玟脑死亡后母亲仍不放弃 入院之初已经没救
- 川渝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全面实行定期结算-环球观焦点
- 渝昆高铁川渝段四川境内箱梁架设完成
- 四川评选第二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
- 14部门联合部署202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 农村修路政府补贴吗?农村修路占用农民土地有补偿吗?
- 离婚需要的证件有哪些?离婚协议书的格式是什么?
- 京粮悦谷西区 通往街心公园的路好走了
- 今日热议:镇海寺城市公园居民告别摸黑打球
- 北京2023年第一封强基计划录取通知书已送达! 世界时快讯
- 全球讯息:清华北大预约参观名额“秒没”,兜售“名校门票”的黄牛又露头
- 环球今日讯!【国际漫评】新疆西瓜有什么过错呢?
- 分居的期限是怎么样规定的?写分居协议如何才能有效?
- 专利审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质审查时间限制是什么?
- 哪些情形构成商标侵权?侵犯注册商标权移送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 工行廊坊香河支行积极践行消保服务彰显大行担当 全球球精选
- 国网突泉县供电公司:大力推广“网上国网”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优质服务_全球热讯
- 息烽御山邸项目北区地库顶板土方回填
- 工行保定分行普惠部精准发力 助力支行药香贷方案落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