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拍摄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即将布放下水的CTD。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准备进行箱式沉积采样作业。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在实验室中对采样海水进行处理。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行微塑料拖网采样作业。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在采集箱式沉积采样获取的海洋底质样品。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在执行气象探空气球布放作业。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拍摄的底栖生物拖网出水瞬间。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拍摄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采集到的部分底栖生物样品。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布放潜标。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7月26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布放波浪浮标。
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新华社“雪龙2”号7月27日电(记者魏弘毅)经过15天的海上航行,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于北京时间26日下午抵达位于楚科奇海的首个作业站点,正式开始了大洋科考作业。首站作业持续约5小时30分钟,于当天22时30分左右结束,基本涵盖本次北冰洋科考大部分常规作业项目。
根据预定作业计划,首站大洋科考作业在舯甲板、艉甲板和9层甲板展开。舯甲板作业包含CTD(温盐深多参数海洋观测系统)、采水作业、浮游生物垂直拖网采样与海洋光学观测。在艉甲板则先后进行了颗粒物剖面观测、箱式沉积采样、微塑料拖网采样、底栖生物拖网作业、潜标及波浪浮标布放。9层甲板作业项目为气象探空气球布放。
考察队大洋队队长陈超介绍说,此次考察队下设的大洋队由来自相关单位与高校共45名科研人员组成,他们是实施大洋科考作业的主体。科研人员根据作业内容区分,编为水文环境、水体化学、大气环境、舯部生物、艉部生物、污染与沉积、地质与地球物理、海冰环境8个组别。
考察队领队王金辉表示,本次北冰洋科考作业时间为40余天,时间较为紧凑,且相比前两次科考任务量增多,尤其在冰雪观测、浮标潜标作业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与往次北冰洋科考相比,本次北极圈内航线浮冰偏多、海雾偏大,客观上增加了相关作业难度。
王金辉表示,考察队将通过加强任务协调、开展同步作业等方式,抵消复杂冰情、恶劣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后续作业中,考察队将继续围绕水文、大气、生物等学科领域,加紧推进作业进度,力争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冯峥
标签: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正式开始大洋科考作业
- 浙江嘉兴:美丽乡村新画卷
- 山东龙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提升服务质效 推动企业转型
- 四川遂宁: 行业沙龙成为数字经济加速器
- 首款基金投顾参与的家庭服务信托今日面市
- 低位增配权益 公募FOF“腾笼换鸟”布局后市
- 二季度资金追捧 多只ETF规模增长居前
- 海南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 生意火爆!“小个子”迈出致富“大步子”
- 大众入股小鹏是双赢
- 2023华北电力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23华北电力大学录取规则
- 为民初心在实干中熠熠生辉——记湘潭县云湖桥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唐春
- 自己研究自己,他的论文拿了优秀!
- 紧急出动!第73集团军3000余名官兵支援地方防抗台风
- 老人高铁霸座拒让?警方:已立案调查
- “杜苏芮”登陆在即,福建浙江等地进入风雨影响最强时段
- 假期打算“跟团游”?检察官的这些建议您先瞅一眼
-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在线练:The Butterfly Effect
- 旅游板块首份中报出炉 九华旅游业绩大幅扭亏
- “人保支付”首个保险数字人民币缴费场景落地张家口
- 润达医疗07月27日获沪股通增持70.39万股
- 重庆又一座跨江大桥即将动工,耗资42亿,江津与大渡口是最大赢家
- AI的尽头是发币?OpenAI创始人推出“世界币”,暴涨过后隐私问题引争议
- 假面骑士555新作某些场景引发巧爷不满,难道敏鬼又搞事啦?
- 无职转生 II~到了异世界就拿出真本事~ 第四集 推荐信 预告
- 这对父子四个月身家暴涨130亿,全球光模块龙头厂商搭上“AI”浪潮
- 沈阳肤康去哪看牛皮癣比较好
- 险企新一轮招兵买马 金融科技人才成香饽饽
- 上半年多家中小财险公司承保端亏损 “越做越亏”怪圈亟待打破
- 中小市值量化指增产品不断“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