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丨“0糖”“0蔗糖”“代糖”,有啥区别?
(相关资料图)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醉心甜蜜的感觉,又不想承受“糖”的负担,一些号称无糖、低糖的饮品开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然而,面对包装上诸如“0糖”“0蔗糖”“代糖”等花样繁多的“健康宣示”,不少人还是傻傻分不清。那么,这些糖到底有啥区别呢?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据科信中心此前开展的一项“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调查”显示,超八成消费者选购无糖食品和饮料时通过“不含蔗糖”“0蔗糖”等标识来判断产品是否无糖,从而存在被误导的可能。
阮光锋解释说,标识“0蔗糖”,只代表产品不含蔗糖,但不一定代表无糖,甚至不一定是低糖。如果配料表中有果葡糖浆、结晶果糖、蜂蜜、浓缩果汁、果酱等配料,那就说明它仍然是有糖的。
而“0糖”食品或饮料,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0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大家在选择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注意区分。
所谓“代糖”,其实就是甜味剂,即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包括天然物的衍生物和非糖天然甜味剂。前者有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味素)、纽甜等,味质都接近于蔗糖,后者则主要有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提取物)、甘草类甜味剂(甘草提取物)和甜菊糖苷等,风味各异。
人工合成甜味剂,是采用化学合成、改性等技术得到的有不同特性的甜味剂,甜度远高于蔗糖,常用有糖精或糖精钠、甜蜜素等。
甜味剂须按照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也明确规定了哪些食品不允许使用甜味剂。只要是按照标准合理使用,都是安全的。
目前,饮料行业广泛应用的代糖大致有营养性代糖与非营养性代糖两种,前者以无糖饮料中常见的赤藓糖醇为代表,后者则以甜菊糖、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为代表。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前述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糖和代糖(甜味剂)的认知较为模糊,存在大量混淆。比如大约70%的消费者认为糖精是糖,大约60%的消费者认为三氯蔗糖、甜菊糖是糖,但其实它们都是代糖,即甜味剂。同时,近30%的消费者认为结晶果糖不是糖,但实际上它是货真价实的糖。
阮光锋建议,消费者选购食物或饮品时应该养成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营养成分表会标注每100毫升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能量情况。部分食品或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会单独标注“糖”的含量,这有助于消费者判断所购买产品是否真正为“0糖”。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建
责任编辑:冯峥
标签: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丨“0糖”“0蔗糖”“代糖”,有啥区别?
- 湖北12个试点村完成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 国家防总对湖北进行视频调度 省防办派专家组赴襄阳、十堰指导防汛
- 导游变主播 带你走进诗和远方 千名导游直播热卖湖北好“风景”
- 北海市残联组织开展公益助残电影《翻转的手心》观影活动
- 汇聚前沿养老服务成果!2023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论坛隆重开幕
- 离职后,工作微信号到底谁“做主”?
- 新华每日电讯:“小油条”要不得
- 校内无物理隔离机动车禁入!北京264所学校完成周边交通治理
- 现场高清大图:大漠砺剑
- 打破国外卫星数据垄断,我国两型卫星工程通过验收
-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专家: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企稳回升
- 1-7月江苏经济延续稳步恢复态势 新能源汽车消费7月同比增长72.9%
- 国科微:连续5日融资净偿还累计4012.5万元(08-25)
- 富野由悠季谈倒A高达:一部作品是在个人身上完成的
- 【政宗君的复仇R 07】新年的政宗和爱姬
- 永生新预告,天魔战场开启,方清雪要吞噬男主,大魔头终于降临了
- 文旅普法 | 文旅领域法律法规百问百答——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篇
- 本周,洛阳以晴好天气为主
- 泽连斯基:下周将举行会议做出加强乌克兰军队的决定
- 北京新闻早报 | 8月28日
- 诈骗话题引发热议,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反诈教育进校园
- “苏拉”将擦过或登陆台湾岛南部,向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靠近
- 李丐腾24年打造“中国剃须刀之王” 飞科电器高端化转型收效半年赚6亿
- 英国铁路员工将于9月1日与2日罢工抗议高通胀
- 今天过生日的动漫角色!(8月28日)
- PDX纪念版马格南推进器公开,玩法效果接近csm
- 蚂蚁借呗还款后为什么没额度了-
- 北京今天最高气温29℃,早晚体感偏凉
- 日媒:“龙”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