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总结
物态变化定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微观意义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物态变化分为:凝华、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这六大状态。以下我们对这六种状态进行详细知识总结。
凝华知识点
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熔化吸热的生活例子: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
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凝固现象知识点
凝固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固现象:
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注: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注: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汽化知识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类: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1)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4)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1)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液化知识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2)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升华知识点
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 黄河年均入海水量超300亿立方米 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
- 热门: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超一年 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 天天通讯!FBI称正评估抖音海外版可否在美继续运行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 当前简讯:112项便民办税措施落实到位 税费支持政策直达快享
- 天天速递!今冬供暖季天然气供应总体有保障 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 播报:数读世界杯大名单 看看老、少、高、矮都谁排第一?
- 北京朝阳区新增风险点位公布,涉及多个学校、超市、公园等
- 全球报道:引导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 见字如晤|张兆和:“多情人不老”
- 世界观速讯丨《海上晨钟》演绎民族品牌的成长传奇
- 世界观焦点:还记得比尔盖茨前妻梅琳达吗?有新男友了
- 一如年少模样
- 衢州风华学校教师宋晴斩获省级比赛一等奖
- 阿根廷队将与阿联酋队进行一场友谊赛后前往卡塔尔
- 卡塔尔世界杯各队大名单全出炉 我们总结了5个“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线换乘”枢纽!丽泽城市航站楼交通枢纽获批
- 全球新动态:美国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专家呼吁民众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个唾液孕检试剂盒即将上市
- 天天滚动:今年以来我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5项 创历史新高
- 热点聚焦:北京朝阳:继续增加核酸检测点位和通道,优化点位布局
- 美国登月火箭终于发射升空 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任务
- 看热讯:10月民航客运数据发布 主要运营指标同比下滑
- 世界热资讯!绿色菜单引领餐厅低碳消费新风尚
- 燕麦奶不等于燕麦加牛奶
- 四川省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走进遂宁
- 今日关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为隔离观察人员,涉及13区
- 全球播报:贵州大方:非遗传人高光友获“贵州工匠”称号
- 世界通讯!用包裹着火焰的诗句,抚平时光的皱纹|“娜夜诗选”首发
- 2000千克是多少吨?1吨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语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