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让我们跟随顶端创作者、90后新农人张先智与河南瑞通集团总经理杨庆亚走进河南安阳市广润坡高标准农田,并与全国人大代表、小麦育种专家、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隔空对话”,聊聊河南农业“那些事儿”。
两人就能轻松搞定20个人的工作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安阳县种粮大户90后新农人张先智打开手机上一个App,点亮了手机里19号水泵标志,十来秒后,面前鳞次栉比的喷头里水花喷洒而出,水中溶解的还有水肥化一体机中事先加入的化肥。5G、物联网、VR、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黑科技加持下的新灌溉模式,为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当下,正值小麦返青、起身、拔节的关键阶段,张先智正在给他的2400亩承包地灌溉。张先智认为,人工是最大的成本投入。但从去年开始,随着承包的农田被改造为高标准农田,他的收益上了一层楼。他用灌溉700亩地举例,此前需要雇用临时工15~20个人,如今一两个人就能搞定,“一键操作手机打开水泵,接下来有人照看着水肥化一体机就行。”
灌溉效率也在提升。“此前浇完1000亩地需要15~20天,现在我使用这个平移式的(喷灌),一星期就能搞定。”张先智说。在农作物急需甘霖的几天内,新的灌溉模式能快速及时为农作物止渴,为粮食增产增收添加了砝码。
据介绍,张先智承包农田所在的14万亩高标准农田内,遍布着平移式喷灌、自动伸缩式喷灌、旋翼式喷灌等8种不同的灌溉模式设备。对此,作为该农田的承建方,河南瑞通集团总经理杨庆亚解释:“不同的灌溉模式应用于不同作物种类、土壤结构、地形地貌。”
何时需要灌溉?地面上一块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中的湿度、盐分等数据,下方则埋藏着土壤墒情传感仪。仪器还能将数据传到“5G+智慧农业云平台”,平台根据传回的数据分析,一旦需要灌溉,就会发出指令。
病虫害监测防治设备也“卷”了起来
粮食遭遇病虫害?监测站内的“物联网虫情信息采集设备”来“保驾护航”了。
利用生物的趋光性,夜间飞行的昆虫会撞上仪器箱顶端灯芯周围的透明玻璃板,滑落到仪器内的托盘上,并被托盘上方的高清摄像头拍摄下来,该影像与先前录入“5G+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几百种昆虫信息对照,可确定昆虫的具体种类,甚至根据托盘上的数量测算一定耕地面积内的昆虫数量,进而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
这里还用上了可释放特定激素的诱捕仪器,可直接物理灭虫的光仪器等,病虫害监测防治设备也“卷”了起来。张先智介绍,当地的农业部门会根据后台大数据,适时进行大面积无人机农药喷洒。
可实现年新增效益总和近9000万元
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日趋成熟,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农业领域中普及和应用,助推高标准农田由传统基建向新基建的数字化转型。
以上提到的仪器都有一个控制及显示中心:5G+智慧农业云平台。据了解,经计算,14万亩高标准农田可实现年新增粮食1824.9万公斤,年节水931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产能效益2184万元,年新增节水节能效益1500.59万元,年省工效益1127.79万元,年节约肥料效益609.00万元,年新增排涝效益2986.89万元,年减排效益563.62万元,年新增效益总和8971.89万元。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吉福兵介绍,这14万亩中有5.6万亩在2022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即批准筹建并制定工程建设国家级标准,这是全国首家获批筹建的。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计划到2025年建成8759万亩。
两地连线
建设农业强省,河南需要科技赋能
感受完河南现代农业的魅力,安阳县种粮大户、90后新农人张先智、河南瑞通集团总经理杨庆亚,向茹振钢提问:建设农业强省,河南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茹振钢介绍,河南是粮食大省,农业人口多,必须由原来的“大农业”朝“强农业”发展,其中科技赋能很重要。“科技强农方面,河南做了很多。”茹振钢表示,河南组建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成立了“中原农谷”,这些都是种业上重要的研发团队,组成了全国的种业高地。
同时,近年来,河南对农田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多万亩,这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此外,河南还特别注重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粮食产能会变得更高、成本会更低,最新研究成果推广的速度会更快。
农业产业要发展,要考虑市场需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茹振钢说,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产业很重要,“现阶段,要根据需求侧进行供给侧的生产,根据需求侧来研发最领先的品种。”茹振钢说,比如,河南南阳的想念食品,就是根据人们餐桌需求,进行产品生产的。
在茹振钢看来,当前,农业生产的粮食,应该满足加工的需要,特别要符合加工的质量需求,符合餐桌的营养要求,大家喜好什么,就加工什么、生产什么。只有终端的效益形成了,前端的付出才能有所获得。“所以,我们要注意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一定要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带动乡村的大规模生产。”
建议让乡村青年人进入高校定向培养
今年全国两会,在农业发展方面,茹振钢带来了两个建议。
一是关于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的建议。“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现在很多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茹振钢说,针对乡村的“能人”,可以让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技术学习,使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思维。对乡村的青年人,可以打通其在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定向培养通道。同时,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另一个建议为:加快河南粮食作物高产区纳入碳汇结构。茹振钢说,研究表明,农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和净化空气的能力,远比单位面积的森林大得多,“将粮食作物纳入碳汇结构,对粮食作物高产区的生态服务进行生态补偿,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形成良性循环。”
标签:
- 两人搞定20人灌溉工作量 背后有着“神助攻”-今头条
- “甲流”高发期,如何做好防护和消毒?河南疾控权威解答|今日视点
- 看点:旅游行业女性从业比例高 35岁女性超过一半
- 【全球播资讯】赏樱区“最佳观花期”预测:从南至北次第开放
- 当前速读:再度“翻红” 昔日“网红基金”迎来“第二春”
- 发行市场回暖 三月权益类基金发行占比近七成
- 调研报告:旅游行业女性从业比例和稳定性高|全球速看
- 女性旅行决策占主导权 大城市女性出游频次高-今头条
- 花期预报显示:今年武汉大学樱花初花期偏早_全球实时
- 关注:全力出击!四川全覆盖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督查检查
- 露营热度全国第一 上周成都迎来首个20℃阳光周末 世界快播
- 深化协同招商 打造“巴蜀一家亲”品牌 川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市场阴晴不定 投资陷入迷茫?看看美林时钟怎么说 全球微动态
- 2月近五成私募获得正收益 管理人整体仓位较上月有小幅下降 每日热文
- 8幅图看懂“专业买手”选基金的标准 全球报道
- 天天快看点丨杭州亚运会迎倒计时200天 惠民、惠残政策发布
- 视点!2024新增就业1万人 上海10项举措促残疾人就业
- 发生地震!广东研判:原震区近日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 焦点日报:她欠他一条命?
- 艾薇儿退婚换男友,还在街头热吻?男方有家暴史,网友:我不信
- 郑恺成功带小姨子进圈,苗苗妹妹出演《前任4》,激动感谢姐夫安排
- 世界动态:十三格格新传
- 00751期Pixiv站人气热榜二次元美图精选 环球视点
- 首份险企消保体检背后的秘密-世界热消息
- 国际慈善机构:欧盟约四分之一儿童面临贫困风险-热消息
- 呷哺呷哺:预计2022年净亏损至少3.2亿元-天天速读
-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三层迎来施工新进展
- 掌握SQLJOIN的艺术:数据专业人员综合指南
- 校企理应结成常态化创新伙伴
- 刷卡套现转借男友 分手后不还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