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孔子被困陈蔡,绝粮七日,为何还能慷慨弦歌?

发稿时间:2022-12-28 06:02:11 来源: 腾讯网

《孔子家语·在厄》记载了孔子被困陈蔡,绝粮七日的故事:公元前489年,孔子在拜见楚昭王的路上,经过陈蔡,和弟子一起被两国发兵困于荒野上,绝粮七日。

关于被困的具体情形,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资料图片)

七日无粮,弟子们困的困、病的病,孔子依旧讲授学问、弹琴唱歌,毫不畏惧,作为一介文士,他的勇气从何而来? 

孔子非常推崇“勇”,认为“仁”“智”“勇”是人生三种支柱性的品质。他自己首先就是一个勇敢的人:有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慷慨陈词,也有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大义凛然,面对军队围攻坦然相对,面对诘难据理力争……要明白孔子的勇气从何而来,首先要了解在他心中什么是“勇”。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是面对危险和困难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品质。同时,他不是单纯论勇,而是把勇放在与仁、义、智的关系中鉴定:勇是与仁、义、智的结合。《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则: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推崇勇,但他反对匹夫之勇,主张人们要在“谋”的前提下勇。徒手斗虎,无舟涉河,并不是勇,而是鲁莽,只有与“好谋”结合起来,才算是真正的勇。  

勇需要“智”的充实,更需要“仁”、“义”的关照和约束。 

勇需依仁而行。孔子说,“勇者,不必有仁”,提醒人们要警惕,所谓的勇者,并不一定是正义的、道德的。 

勇是见义而为。《论语·阳货》记载:“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见义不为,无勇也”,没有义的约束,勇就可能成为乱的根源,越是勇,越是灾祸和不幸。 

勇需要仁德的指导,需要大义的引领,需要智慧的辅助。“智”能提升勇成功的希望,“仁”使勇有悲悯和同情的胸怀,“义”让勇远离野蛮,化为善的人性力量。

见穷困落难之人,生怜悯之心,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为仁勇;伸张正义,敢为民请命,疾恶如仇,敢打抱不平,为国为民勇于献身,为义勇;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敢深入龙潭虎穴出奇制胜,为智勇。 

那么,勇从何而来呢?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勇的起点在于“知耻”,这是一种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选择: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权衡利弊后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需要战胜人性中的自私和怯懦,抵抗不可预期的恐惧,而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对自己价值观的捍卫。

这种价值观来自在成长中获得的强大精神力量,来自在生活中汲取的文化养分,是一种对理想、对文化的信心。当你为了某种价值可以牺牲一切,这就有了勇。 

对孔子来说,这种价值就是“仁”。勇不是血气之勇,而是不为生死、安危、荣辱、利害所动,为仁处义行己有耻;是坚守正道,危难关头也毫不苟且;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这样的人堂堂正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仁者必有勇”,“勇者不惧”。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勇者是“不惧”的,成为勇者的办法就是成为仁者。

转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郝思斯

标签: 孔子被困陈蔡 绝粮七日 为何还能慷慨弦歌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