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天天热闻】“退翁”孙承泽在北京西山的隐居生活

发稿时间:2022-11-22 17:58:57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黄永顺


(相关资料图)

“孙公园”因孙承泽而得名。孙承泽既是明末清初的儒雅文官,又是大收藏家。他63岁时搬离这里,移居于京城北郊卧佛寺旁樱桃沟的“水源头”,并在那里著书二十余年。

水源头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伯,号北海,晚年又号退谷、退翁、退道人。明永乐五年三月,其祖上落户京畿,隶属上林苑监。孙承泽生于上林苑采育(今大兴区采育),故称为顺天府上林苑人,生于北京,长于北京。39岁时,中进士,历任工部左右给事中、刑科给事中。清初,孙承泽担任过兵部左侍郎,是清初期的收藏家、史学家。

既然在清朝当过官,孙承泽自然属于降臣了。明朝末期,孙承泽身居高位,他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没想到明朝却灭亡了。崇祯皇帝在景山(当时称煤山)自尽后,他也想一死了之。先是上吊,被夫人救下来;后又服毒,服毒过量后,自己呕吐出来了;继而投井,又被仆人救起来。三次自杀都没成功后,他觉得自己命不该绝。

“三次自杀”是真有忠君之心,还是作秀,后人无从考证。不过经历过“自杀”后,孙承泽是接连投降两次。李自成进京后,对孙承泽委以重任,让他当四川防御使,但还未到任,大顺朝就被打败了。流亡的南明政权认为他是“二臣”,被列为“从贼”之列。

大清入关后,孙承泽又入朝效力。顺治元年(1644年),他被起用,历任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左侍郎。正处于平步青云时,顺治十年(1653年),他推荐大学士陈明夏任吏部尚书,因此人也是明朝的降臣,孙涉嫌为朋党,从此被革职不再起用。多年的为官生涯使这位博览群书、精通史学的文化名人深受刺激,从此退出政治舞台,以“老病告休二十余年”。

退翁亭

淡出政治舞台后,因多年为官,对明代的事务了解较多,而且写明代的事也不会被清朝追究,他便投入精力写史料。顺治十一年(1654年),孙承泽离开“孙公园”,到北京西山卧佛寺后的“水源头”(今樱桃沟)隐居起来。他自称退翁,在樱桃沟建了“退翁亭”,又以自己号退谷,将这条山沟称为“退谷”。他也建了几间房舍,宅院坐落在岩石堆积的高台之上,东西各一座小门,门额书有“鹿岩精舍”,落款:戊午三月。宅院为两进式,前排三间,后排五间。并取名“水流云在”,此名来源于杜甫诗句:“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寓意:他心情平静,与世无争。如今,孙承泽这座“水流云在”院落几经维修,保存良好。院落对面的“退翁亭”石基依然存在,而石基上的亭子则是后来重建的。

水流云在院门

孙承泽在这里写作著书四十多种,著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五经翼》《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等重要的北京历史地理书籍,还完成了《池北偶谈》和《畿辅通志》。著作等身,他却并不满意,在《天府广记》卷三十四中有孙承泽自己的介绍:“以至今日,一筹莫展,老病告休二十余年,无所補益于世。”

孙承泽的《春明梦余录》与《天府广记》

孙承泽最著名的著作是专门记载明代北京历史地理的《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这两部书是后人研究北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目,两书早于《日下旧闻考》和《光绪顺天府志》等,可以与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明代刘侗等的《帝京景物略》、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清代吴长元的《宸垣识略》等相媲美。

《春明梦余录》共七十卷,内容含括:记载着明代京师的建置、形胜、城池、畿甸、城坊、宫阙、庙坛、官署、名迹、寺院、石刻、川渠、陵园等。这些内容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以及都城的相对可靠的根据。《天府广记》共四十四卷,稍晚于《春明梦余录》,记述的是明代北京城市历史及政府机构的都志。在《天府广记》中,他对北京“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的描述已成为赞颂古都北京地理的佳句。

标签: 天府广记 水流云在 二十余年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