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关注 |
孩子看动物,家长比健身还累?游园服务该补“细节课”

发稿时间:2023-03-02 19:56:41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楠

动物园的笼舍展柜太高,小朋友看个动物还得靠家长托举;展览馆内的展品说明字迹太小,想看清楚,费眼又费腰;博物馆讲解器“说话”文绉绉,孩子听半天直呼听不懂。记者近日走访几处博物馆和公园后发现,一些服务配套设施在细节设计上都“差了一点儿”。市民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从观众视角、服务角度再“多考虑一点儿”,为城市服务补上“细节课”。


(相关资料图)

围栏太高!看清得靠托举

地点:北京动物园

周末,北京动物园到处回响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妈妈,我看见水獭啦!”水獭展区,几只跑来跑去的水獭吸引了大人孩子的注意。为了从更好的角度观看动物,一名五六岁的女孩攀着围栏的铁栏杆,颤颤巍巍爬到了水泥围栏的顶端,站在窄窄的围栏边沿上往动物展区内张望。一旁年纪更小的男孩急得踮起脚尖,但高高的围栏几乎与他的眼睛齐平,即使伸长了脖子,也无法观看到围栏内的场景。男孩的妈妈见状,将孩子抱起放在围栏的铁栏杆上,铁栏杆成了简易的座位,孩子晃着小腿开心地看着远处的动物。

在水獭展区观察了10多分钟,记者看到,不同年龄的孩子或爬或坐、或挂在隔离围栏上,让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多危险,快下来吧!面对记者的劝阻,家长有些无奈地说:“围栏太高,孩子个儿矮,隔着围栏什么也看不见。”

爬行动物馆内,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龟类、蛙类、蛇类等不同品种的爬行动物,被放置在透明的玻璃展柜内进行展示。下层展柜的高度比较适合幼儿园的孩子观看,三四岁的幼儿平视就能看清展柜内的动物。但上层展柜却被设在了距离地面大约1.4米左右的高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即使踮起脚尖、扒着展柜的边缘,也完全无法看到柜内的动物。记者俯下身,从一名幼儿园孩子的视角隔着围栏往鳄鱼的笼舍内张望,的确无法看到趴在水塘中鳄鱼的身影。

“妈妈我看不见!”“爸爸你抱着我,看看上面柜子里有什么。”爬行动物馆的展柜前,挤满了急切想看到动物的孩子。为了让孩子看到上层展柜内的动物,家长只好不停地把孩子举高到空中。带着40多斤的儿子在爬行动物馆逛了一个多小时后,张女士累得胳膊都酸了:“孩子想把每个展柜都看全了,我抱着他举上举下,比上健身房锻炼还累。”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新馆,记者同样发现,部分展柜高度对儿童似乎并不太“友好”。在地下一层展厅内,“托举”的场景频频发生。很多玻璃展柜内,摆放展品的展示台高度都超过了幼儿的身高。很多展品都无法看到全貌,观赏效果大打折扣。

前不久刚刚从外地旅游归来的崔女士告诉记者,南京的红山动物园为了便于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观看动物,对兽舍进行了设计和改造。有的观赏区,在空中设计了游客观赏走廊,平视或微微低头俯视就能看到笼舍中的动物;有的观赏区,摆放着可移动的木台、木凳,个儿矮的孩子可以爬到木台上观看高处展柜中的动物,老年人则可以坐在木凳上慢慢观赏。“这些配套服务设施方面的人性化设计,让人觉得舒适又贴心。”

展品说明字太小!费眼又费腰

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地下一层展厅内,市民曲先生正弯着腰往地上看。这是在看什么?原来,一件半人多高的木雕作品,被放置在地面的矮展台上进行展示。为了让观众与展品间保持一定距离,展品被一圈隔离绳团团围住,观众可以站在“一米线”外观赏展品。

隔离线内,一排木雕展品的说明均被贴在展台的右下角,名片大小的小纸片上除了展品类型、名称和材质几个字略大外,展品作者、制作时间、产地等字迹更是缩小了好几号。记者发现,想要看清每件木雕的说明文字,都得在隔离线外摆出“鞠躬”的姿势,凑近细细“端详”才行。

“想看清展品说明上的字可太费劲了,离得远,字又小,费腰又费眼。抻长了脖子使劲看,才能看个大概。”曲先生将手臂伸长,把手机伸到隔离线内,为展品说明拍下了一张照片,将照片放大后,才算清清楚楚看明白了上面的字迹。“但凡换个眼神不好的,或者岁数大的老年人,整个人栽进隔离线里都不一定能看见这小纸片上的字。”

相比之下,有些展馆在设置展品说明时,显得颇为贴心。在罗红艺术馆,为了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灯光将一幅幅摄影展品照亮,而周围环境的光照亮度则适度降低。展品说明在哪儿呢?当记者靠近一幅摄影作品时,展品右下角原本“隐形”的中英文双语说明文字突然亮起。原来,展馆内设置了感应式的展品说明展示设施,当没有观众靠近时,说明文字处于“熄灭”状态,而一旦观众走到适当的可视距离,说明文字就自动点亮。记者注意到,展品说明大约设置在距离地面1.3米左右的高度,成年人不用弯腰,只需低垂眼帘即可观看;而孩子也无需抬头,平视就能清楚看到文字内容。

讲解器“说话”文绉绉!孩子直呼听不懂

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去年,经历了5年大修的万寿寺重新开馆,从皇家古寺变身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不久前,市民李女士带着小学3年级的孩子前往万寿寺一探究竟。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李女士就发现,一个自助租用讲解器的柜子摆放在门边的显眼位置,手机扫码后,支付20元租金即可租用一台语音讲解器。将讲解器挂在孩子脖子上,李女士一家很快开始了游览。

“这个大殿是什么来历?”“水池遗迹是怎么回事?”“寺里的假山有什么故事?”一边游览,李女士一边询问正戴着耳机认真听讲解的孩子。“嗯……听不太懂……”孩子听完讲解,皱着眉回答。

刚游览了半圈,孩子就将耳机从耳朵上拽下来,把讲解器塞进李女士的手中,直呼“没意思”,随即自己跑去大殿门口看导览牌了。

是讲解器中的解说内容听不懂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万寿寺,也从自助机内租用了一台讲解器。记者注意到,讲解器背后绘有整个博物馆的示意图,机器内置了自动感应装置,当游客步行到固定点位时,讲解器就会自动开始播放该点位的讲解内容。记者刚来到广大圆满殿门前,讲解器就自动开始了讲解:“万寿阁东配殿为广大圆满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在明代时供奉韦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皇帝御赐‘广大圆满’匾额,今无存。”

当走到一处假山前时,讲解器中的讲解内容自动切换为:“假山及三大士殿,明万历五年1577年建,清代重修……三山之间以沟壑相隔,上以石桥相通,形成嵯峨起伏之势。观音殿下假山山洞内原为地藏宫,系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供奉之所……”

听了多处讲解后,记者这才明白,原来,讲解词大多采用的是书面语言,有些表达方式甚至还带有一些仿古汉语的味道。比如,“今无存”“系”这样文绉绉的表达方式,平时很少出现在口语中,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就有些难懂了。

记者注意到,讲解器上专门设有“语种切换”按钮。但不管怎么按,讲解器只重复“中文”二字,且讲解内容和语种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看来“语种切换”的功能尚未实现。

让博物馆的讲解内容更多样、更亲民,其实并非难事,一些博物馆也率先进行了有益尝试。早在2015年,故宫就推出了“花式讲解器”,在自动讲解器中不光内置了多种外语,还加入了中国多种地方方言,比如闽南话、粤语等。在讲解内容上也花样翻新,游客可以选择专家版、故事版、对话版甚至鞠萍姐姐少儿版等,满足了各类人群的不同喜好和需求。“我们每次去故宫都会租一台自动讲解器,今天听故事版,明天听少儿版,每次去逛,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李女士表示,现在很多展览和博物馆都配备了自动讲解器,让观众在观展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希望讲解内容也能更口语化,更通俗易懂,兼顾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记者手记

当人们还在痛斥共享单车车筐“花式载娃”等不文明现象时,2022年,全国首批加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亲子共享单车”在温州正式投放。一个人性化的小小暖心设计,不仅让昔日的不文明现象烟消云散,更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也与城市服务的提升、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为孩子设一个脚踏,为老人设一张座椅,为展柜找个更适合的展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点滴提升,都能够让市民更具体地体验到城市的文明和幸福指数。

让北京成为全龄友好型城市,我们不妨从服务角度再“更进一步”,为城市服务补上“细节课”。

标签: 爬行动物 中国工艺美术馆 配套设施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