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生活 |
到东南亚旅游,不妨读一读《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 从吴哥王朝看东南亚文明

发稿时间:2023-04-14 10:57:13 来源: 北京日报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 石泽良昭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本书插图,佛陀在娜迦(蛇神)身上坐禅 大村次乡 摄

从宏观上来讲,我历来主张文明需要交流,学术也需要交流;而从微观上来讲,我三十多年来一直对日本的东南亚研究兴趣浓厚,最近十年来经常赴日本做研究,对日本的东南亚研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深刻体会到日本学者的研究功底深厚、严谨认真,非常值得国内学者借鉴。


【资料图】

石泽良昭于1937年出生于北海道,大学本科就读于上智大学的法语专业,而硕博期间专攻东洋史。毕业后,石泽受日本学术振兴会派遣,前往法国高等研究院第四系专门学习柬埔寨碑铭。这些系统的教育和学习机会为石泽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学术基础,这些对研究外国史的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石泽学术生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身体力行、重视实践。他结缘吴哥遗迹已近六十年,将毕生献给了吴哥的研究和保护事业。他抱有柬埔寨文物必须要由柬埔寨人保护的坚定信念。最值得称道的是,石泽团队在2001年发现的274尊废弃佛像,系19世纪中叶法国人重新发现吴哥以来的最重大考古成就,被称为“史无前例的世纪大发现”。

而石泽的学术成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著译等身”。这些著作和译著大都是有关吴哥遗迹的,也有少量关于整个东南亚地区。最能代表石泽先生水平的是其皇皇巨著《古代柬埔寨史研究》。已故日本东南亚研究的元老级人物与东南亚学会首任会长山本达郎称其“代表了高水平柬埔寨古代史研究”,是“研究柬埔寨古代史的最佳指南”。由此可见,石泽是日本东南亚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学者,是日本研究柬埔寨碑铭的第一人。

《东南亚》是一本通俗读物,而非学术专著

回到石泽的《东南亚》一书。首先这是一本通俗读物,而非学术研究专著,行文与语气也都是面向一般读者。书名虽然称为“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但实际上只是一部柬埔寨古代史,而且主要是9-15世纪吴哥王朝的历史,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柬埔寨历史的其他时期或一带而过,或略而不谈。但无论如何,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作者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吴哥历史的成果以通俗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向大众普及有关柬埔寨历史的知识。《东南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通史类的著作,没有按照朝代、国王系统地论述柬埔寨的历史,而是突出柬埔寨历史的某些断面。这样安排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被大量的史实所束缚,而能就作者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详细描写和讨论。

本书的十二章中,石泽使用八章之多的篇幅来讨论吴哥王朝历史的方方面面,从作为吴哥繁荣之根基的各种各样的水利灌溉设施,到吴哥王朝的政治、社会、军事、法律、经济,以及宗教、精神价值体系和美术思想,都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描述和讨论。吴哥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和阶层、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石泽的笔下,既有国王建寺征战的文治武功,也有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既有高棉占城军队血雨腥风的殊死鏖战,又有趁店主打瞌睡之际盗窃东西的顽童;既有婆罗门帝师对王子的谆谆教导,也有寺庙童僧的琅琅书声;既有王室选妃娶妻的庄重,也有村妇捣米煮饭的日常;既有首都集市上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的男女老少,又有森林里上蹿下跳、追逐嬉戏的珍禽异兽;既有高棉人的杂耍摔跤,又有中国人主持的斗鸡赌博。阅读《东南亚》,仿佛是在观看一部黑白纪录片,时光倒流,人们回到了9-13世纪的吴哥,就像1296年访问柬埔寨的周达观那样,亲身体验高棉帝国的宏伟壮阔、繁荣富强,目睹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石泽论述吴哥遗址及其功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足见其深厚的功底。书中插图、地图和表格都让读者对吴哥帝国的宗教建筑、水利设施与贯穿全帝国的石桥、道路及其配套设施(例如医院和客栈等)一目了然,大大便利了读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以碑铭资料来还原法律机构和制度,对各种刑法进行介绍,其所举案例真实生动;对吴哥各种各样美术风格的观察细致入微,剖析深刻透彻:既有对雕像胖瘦、发型的有趣评论,又有对高棉宗教雕刻精辟独到的分析,证明作者多年研读碑铭、潜心调查的深厚功底,绝非东挪西抄、人云亦云。

《东南亚》一至八章,读来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似涓涓流水,缓缓流淌。而第九章《东南亚史视野下的吴哥王朝史》则是水到渠成,渐至高潮,读来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本章试图寻找吴哥王朝灭亡的真相,重新解释阇耶跋摩八世的毁佛运动,并将吴哥史和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历史联系起来。最后,石泽还试图以吴哥为例来揭示东南亚地区王权的统治艺术,即通过建造大规模寺庙和水利工程来提高国王的神圣色彩,“炫耀王权的力量”,弥补政权的脆弱和不稳定性。对吴哥王朝最后衰亡的原因,石泽也根据法、日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大致包括水利灌溉设施的破坏和废弃,宗教信仰的改弦易辙(上座部佛教代替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吴哥国王失去对土地权的控制,等等。

石泽在第三章和第九章中对格罗利埃的“水利都市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提及日本和其他学者的有关研究,使得读者能够清晰了解这个对吴哥历史意义重大的问题。吴哥王朝的水利灌溉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格罗利埃在20世纪70年代指出,水利灌溉系统即吴哥王朝兴旺发达的基础,但这些设施的毁坏也是其后来衰落灭亡的原因。

《东南亚》的最后三章并非对柬埔寨后吴哥时代历史的系统叙述,而是从三个不同侧面来反映柬埔寨的历史。第十章主要讨论16-20世纪天主教在柬埔寨的传播,而第十一章则是专门讨论1612-1632年日本商人在吴哥窟留下的墨迹,反映在17世纪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前日本与柬埔寨和东南亚频繁的商贸活动与人员往来。后一章尤其是为他国学者所不易撰写,所以读起来饶有趣味,丰富了柬埔寨对外交往的内容。本书最后一章即第十二章侧重二战以后日本与东南亚(尤其是柬埔寨)的关系。

在日本人对东南亚地区的态度方面,石泽更是不惜笔墨,从重下笔,批判日本人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倚仗自己国家经济的起飞,单纯以金钱和财富为标准,对经济落后的东南亚地区表现出傲慢、不屑一顾,因此被国际社会讥讽为“经济动物”。他还强调东南亚人“在物质上绝不丰富,但内心富有”,“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冰箱,并不代表文化滞后、‘智慧’水平低下”,奉劝日本年轻人不要狂妄自大,嫌贫爱富,而是要虚心诚恳地向东南亚人民学习他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所创造的世界奇迹与文化遗产。

阅读《东南亚》一书之必要

因为中国到东南亚旅游者日众,民众对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石泽希望“激发学习吴哥王朝历史的乐趣”的初衷一定会实现。对国内普通读者来说,了解邻国柬埔寨的历史,理解古代高棉的繁荣辉煌及其近代的衰落与灾难,阅读《东南亚》一书都十分必要。

对国内专门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学者来说,《东南亚》的出版也有巨大意义。尽管多年来国内东南亚学术界对日本的东南亚研究有所了解,但都是一鳞半爪,浅尝辄止,全面深入的介绍尚付阙如。日本的东南亚研究起步早,学者素质高,语言基础扎实,研究成果质高量丰,此外还大量翻译东南亚各原文史书和史料,以及外国学术著作,等等,都值得中国学者学习借鉴。像石泽《东南亚》这样以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研究、全面介绍吴哥王朝历史的著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所以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本文系《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推荐序节选,作者为加州州立大学富勒敦分校历史系教授)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