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保护公众健康,针对我国夏季高温热浪引发的健康问题,提出人群健康风险干预措施和建议,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预防和降低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健康危害,特制定《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夏季高温热浪发生时的公众健康防护,公众宜学习高温热浪与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基本理念,采取高温热浪健康防护措施。
一、基础知识
1. 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等级》(GB/T 29457—2012)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湿度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
2. 高温热浪健康影响
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热衰竭。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3)热射病。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及以上。
高温热浪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引发严重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还可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进而导致事故伤亡事件增加。高温热浪期间过多暴露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还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3. 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第二类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类为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4. 高温热浪预警信息
(1)高温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详见表1)。
(2)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包括健康风险监测、健康风险警示、健康风险预警信息(详见表2)。
二、基本理念
1. 科学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
2. 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和热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干预信息,指导公众做好科学防护,可有效减少健康损失。
3.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人群在高温热浪下需加强自身防护。户外作业人员的高温热浪健康防护需重点关注。
三、一般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1.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
(1)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较高时,可以使用降温设备降低环境温度;夜间和清晨时段可通过开窗通风降低温度。室内湿度不适宜时,可以使用除湿或加湿设备调节室内湿度。
(2)减少太阳直射。关闭朝阳的窗户或使用遮阳帘、窗帘等遮挡阳光直射。
(3)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使用。关掉不必要的灯和易产热的电器设备;防范因用电量过高,导致电线过载而引发的火灾。
2.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1)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2)注意防晒。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3)在阴凉处活动。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
(4)减少体力消耗。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3. 关注身体健康
(1)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将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服用(以药品说明为准);若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
(2)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适量冷饮,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3)关注体温变化。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降温用品,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沐浴、冲凉。
(4)关注不适症状。外出随身携带解暑药品,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测量体温,补充水分;若出现肌肉痉挛,应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并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5)症状严重即刻就医。若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激动、言语不清、易怒、谵妄、抽搐和(或)昏迷,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同时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将降温用品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进行降温,并测量体温,保持通风。
四、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重点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下述措施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1. 敏感人群
(1)尽量避开高温。避免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鼓励在户外玩耍的儿童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
(2)保证水分充足,补充电解质。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避免饮用含糖量过多的饮品;注意尿量及颜色,若尿量减少、颜色变深,表示体内水分不足。
(3)保持沟通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帮助与照顾。独居老人宜每天探望,并将联系方式留给邻居或社区。
2.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1)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
(2)减少运动。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3)适当补充电解质。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
(4)保持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3. 户外作业人员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200mL~300mL);应在口渴前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2)保持凉爽。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3)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尽可能将高温暴露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户外作业人员应定时休息,休息应在阴凉处或有降温设备的场所进行;可在高温时段采取轮班制度,尽可能增加作业人员休息时间与频率。
(4)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病情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5)定期健康体检。户外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宜定期进行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严禁患有慢性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瘀痕面积≥20%、癫痛等人员从事高温作业。
标签:
-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有什么区别?国家疾控局发布指南
- 微动态丨官方证实:轰-6K夜间绕岛巡航!
- @高考生,这份军检须知请查收|全球时快讯
- 农发行新余市分行“望闻问切”确保党建与业务发展互促互进
- 努力创佳绩 奋斗出卓越——民生银行盐城分行营业部小微团队负责人武亦星
- 邮储银行张家港市支行开展“十年征信路 奋进新征程”集中宣传活动|世界今亮点
- 招商银行常州武宜路支行堵截一起冒牌招联金融贷款诈骗
- 全球速讯:中国太保寿险第四届“伙伴节”启动 太保蓝公益脑健康认知体验馆揭牌
- 怦然心动 - 快看漫画独家连载漫画-世界今热点
- 名侦探柯南:你不能因为喜欢灰原高冷,就不愿意去治愈她吧-每日短讯
- 狄淇儿
- 6月赚钱效应回升 私募后市研判更趋积极 世界球精选
- 现代食品产业转移对接专题活动 让“中原粮仓”升级“世人餐桌”
- 时讯:回撤超60% 净值惨遭腰斩 私募大佬林园怎么了?还有投资者喊话但斌 什么情况?
- 今日讯!河南食品产业下一步发展关键词是“细分” 预制菜、酸辣粉等为重点领域
- 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上市两周年:生态体系日渐完善 发展潜力巨大_环球关注
- 什么基金适合定投?关键看这两点|焦点讯息
- 公募论市:修复市场误判 A股蓄势期渐近
- 6月21日上午10点,1000万元郑州餐饮消费券开抢
- 聚焦省运会丨河南省辖市组围棋比赛开枰
- 打造千亿级种业产业集群!河南最新发文
- 四川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加快产业转型 建设制造强省_天天快播报
- 联合国开会审议马岛问题,中方坚定支持阿根廷主权要求 世界即时
-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端午首演_快资讯
- 环球热点!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端午节上演在即,幕后出品方都来了
- 【天天热闻】叶辉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研磨师 0.01微米
- 《中国书法大会》热度持续飙升,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
- 端午市集见“粽”情:茉莉六合特色农产品献礼端午
- 租借女友:287话分析 世界短讯
- 绝世唐门:冬儿的人妻属性是败笔?其实这才是最吸引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