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至在古代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具有哪些传统内涵?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古往今来,冬至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日子。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邵凤丽表示,冬至又称长至节、亚岁等。在古代,其热闹程度曾不亚于过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冬至也曾被视为一岁时令的起点,故自汉代以来,就存在着贺冬的惯制。在民间,家家喝冬酒、吃汤圆、祭祖先、拜贺长辈。
一个吉祥的日子
以传统的观念来看,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冬至一阳生,它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邵凤丽解释,冬至萌芽于殷商时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计算时令的基点。
《尚书·尧典》也有相关记载。其中“日短”指的就是冬至,即一年中日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过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新一轮节气开始,自是一个吉祥的好日子,应该庆贺。
比如,古代曾有这样的情况:民间歇市五天,欢度佳节,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冬至大如年
正所谓“冬至大如年”,如果说,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那自然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的许多习俗、仪式恰恰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有关。
邵凤丽说,冬至不仅具有时令标记的意义,也曾长期被视为与新年媲美的人文节日,号称“亚岁”“冬节”“长至节”。其实,冬至在上古时期就是新年。
在历法时代之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将冬至作为年度循环的起点。
冬至时节,乡村里舍都要祭祀祖先,以祈求福佑。这是因为冬至月在古代曾长期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殷代的年终大祭“清祀”便是在冬至所在的十一月。
汉代之后改用夏历,人们将岁末大蜡移至十二月,无论是孟冬、仲冬还是季冬,作为年终祭礼的祭祖典礼,始终围绕在冬至前后。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京师最重视冬至节,这一天,人们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祖先。民间把这种冬至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
记忆中的饺子与汤圆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每年冬至,家里都要吃一顿饺子,以求冬季平平安安。
相传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也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于是,张仲景让弟子搭起医棚,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入锅里煮熟,然后捞出来剁碎,再用面皮包好,煮熟后分给百姓吃。
很快,乡亲们的耳朵都被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冬至吃“捏冻耳朵”(即饺子)的习俗。
邵凤丽认为,对一些北方家庭来说,过节吃饺子可以算是一种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也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这是一种文化基因。
包括饺子在内,冬至的美食多种多样。比如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江南尤盛。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传统的姑苏人家,也会在冬至夜喝可口的冬酿酒。
“数九”与九九消寒图
岁月流逝,古人发明了不少应对寒冬的消遣娱乐活动。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邵凤丽介绍,从宋代开始,“九九歌”流传于大江南北。中国南北地域差异很大,但其记述的冬春交接的时间方式没有变化。唱着“九九歌”,人们一步步走出冬天,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九九消寒图”是古代闺阁女子、文人雅士以图画的形式标示由冬到春的时间流转。染梅和填字是两种最为流行的方式。
和染梅相似的是另一种涂圈的方式,将八十一个圈分九行九列,每日图一圈,且涂抹的位置根据天气而定,如天晴涂上半部,阴雨涂下半部。
“‘数九’一般从冬至开始,如果冬至这一天是阴历单数,那么就从这一天算起;如果是双数,那就从第二天开始计算。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数九’是一种文化的创造。”邵凤丽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责任编辑:冯峥
- 聚焦:冬至在古代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具有哪些传统内涵?
- 天天速读:天津空气质量达10年来最好水平
- 热点评!吉祥航空明年起陆续恢复所有国际航线
- 红楼梦:豪门奴才背后如何嚼主人的舌根?那些话真的没法听
- 世界今头条!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冬至
- 世界热点评!向太PK张兰:战岚对战兰,针尖对麦芒
- 英国著名导演迈克·霍奇斯去世 享年90岁
- 环球今亮点!王景光导演因病去世 享年54岁
- 浙江杭州余杭农商银行被罚250万:因房地产项目融资业务不审慎等
- 每日热点:滑滑蛋、轻飘飘时间电吉他谱子-小整理
- 要闻:北京交警提醒:今日无尾号限行措施
- 战胜申真谞晋级春兰杯决赛 李轩豪:能进决赛很幸运
- 环球精选!港股互联网板块反弹 多只基金净值回升
- 全球看点:首批北证50指数基金募集接近尾声
- 【世界独家】年内ETF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4万亿元 创新型增量产品密集面世
- 世界观点:北京北站日渐繁忙
- 天天热议:多地多部门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多措并举 城乡宜业更宜居
- 环球时讯:展示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的直播间,有看头!
- 最资讯丨今年前11月快递业务量增长2.2% 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上升
- 助力消费复苏,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扩围
- 世界热头条丨【节气·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冬日所盼,终会如约而至!
- 今日冬至丨没错,又该吃饺子了!
- 环球关注:【Interview Now】《孤独摇滚!》青山吉能、铃代纱弓访谈
- 《夏日重现》观后感
- 今日最新!穿越时空海盗大冒险
- 天天速读:老骑手带新“徒弟”,北京外卖骑手数量基本恢复正常
- 一生情结样板戏
- 世界讯息:又是一年冬至,新年不远了
- 全球时讯:55岁男星自爆妈妈被疫情带走了,93岁高龄父发4天高烧很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