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感染高峰下的医院有科室阳了8成】“印象中,上一次高烧不退还是被爸爸妈妈宠着喝美林的时候,现在却只能一个人照顾自己……拖着仿佛被拖拉机轧过的身体值大夜,浑身滚烫喘不上来气,但周围的兄弟姐妹全都是带症上班,我知道,没有什么是能打倒我们的……”12月20日21点45分,江苏省人民医院轮转医生展翘发布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这个1994年出生的“新兵”还在轮转中,在第一波新冠感染的大规模冲击下,她主动请缨回感染科、支援发热门诊。咬着牙坚持的,不止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姑娘。
(资料图)
新京报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获悉,2022年12月,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与新冠病毒的三年拉锯战来到了总攻时刻。骤增的门急诊量碰上无可奈何的减员,一边是焦虑、痛苦的患者,一边是坚守、疲惫的医护。在“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第一道“防波堤”。
第一波感染高峰,比预想来得更早、更猛
焦虑的患者等在抢救室门前,广播里喊着“某某患者的家属请到谈话室”;有患者家属拿着挂号单,焦急地穿过等待医生看结果的复诊队伍;坐在急诊的诊台前,医生边问诊边忍不住地咳嗽,但因为戴着面屏和N95口罩,好几个小时都喝不上一口水……
这是凌晨4点多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抢救室,也是承受第一波新冠感染大规模冲击的最前线之一。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的第一波感染潮,比预想来得更早,更猛。
急诊抢救室里,工作人员正在为患者翻身。江苏省人民医院供图
“说实话,整个急诊的正常工作节奏早已经被完全打乱,最大的困难是不断有医务人员倒下,而患者却不断地涌入,那种眼看着包围圈不断缩小,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的无力感,其实是很让人焦心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旭锋说。
抢救室原本人手充足,两位主任各自带领1个医疗组,每组有8到10名年轻医师。而眼下,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至少三分之一,团队减员却超过一半,总数只能维持在10人左右,在岗的也几乎都是“轻症阳性患者”。
压力更大的是夜班。医护人员不断减少,却有40多位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照料。白天,医院努力地疏散病人,晚上,不过两三个小时,抢救室就会重新人满为患。
与抢救室隔门相望的急诊黄区诊室也在高负荷运转,连续不断有二级(需10分钟内处理)、三级(需半小时内处理)患者涌入,一个班次6小时左右,最多的时候需要处理四五十位病情紧急的患者,导致普通四级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很多。眼看着十几平方米的内科诊间被挤满,外科医生周锦春主动看起了内科病,“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会看这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
“急诊观察室、一病区、二病区战略性收缩,病人只出不进,医护力量尽快抽调至急诊一线,尽快全力支援一线的兄弟姐妹们。”急诊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是目前全科全力保障的住院单元,按照主任陈旭锋的要求,EICU全力保障创伤、卒中、中毒等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重症患者的后续诊疗。医护带病上岗,仍须尽力保证绿色通道的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同时还要加强防护,尽力保证阴性患者不被感染。
“阳”多“阴”少,撑到极限也要咬牙坚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位于1号楼的西侧,由感染病科实施属地化管理,此前承担着新冠疫情重要“哨点”作用,主要对发热患者、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收治和留观,“以前每天看诊十几二十个,现在一下翻了十几二十倍。”感染科主任朱传龙表示。
实际上,更早之前,发热门诊就在为这一场“硬仗”做准备,如科室统筹、优化医护力量安排等。医院还在发热门诊二楼、三楼拓展出了90张床位,感染科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也清空了病房,11张床位全部用来收治新冠阳性危重症患者。
作为发热门诊的统筹指挥,朱传龙也“阳”了。“科里医护阳性七八成,症状实在重的才请假,还有一半在坚持上班,我更加要挺住。”哑着嗓子的朱传龙每天要接打百通电话,半夜十一二点还在为一名90岁高烧老人协调床位。“(这位老人)明显是容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妥善处理好每一个这样的患者,才能减少ICU的压力。”
一颗退烧药、一颗安眠药、一颗高血压药,夜里12点后,忙碌一整天的朱传龙吞下这三颗药丸,才能稍微休息一下。他的两个孩子、妻子、岳父、岳母也都“阳”了,家人们互相照顾,他选择离家居住,“总在一线跑,风险更多一点,和他们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在职业之外,医护也是会被感染的普通人。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爱人、孩子,许多人在一线战斗完,才能给生病的家人打个电话。从医生到护士,到护工、保洁、保安,从一线到后勤,医院里的工作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热诚和敬业为战“疫”尽一份力。
凌晨一点,发热病区医护人员仍在忙碌。江苏省人民医院供图
前仆后继,艰难时刻再看一眼当年武汉“请战书”
疫情以来,作为为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ICU里一直住满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12月19日,坚守完老年呼吸科的最后一班,展翘立刻到感染科ICU报到。也是在当天,展翘发现自己“阳”了。“我们那一班2名医生,4名护士,只有1人暂时阴性,但也有了初期症状。”“这阵子,爸妈最常给我发的信息就是怎么防护病毒、怎么增加营养,其实我是医生哎,这些知识点我都知道。”展翘说。怕他们担心,她在朋友圈分享临床一线情况的时候,总要屏蔽父母和长辈。
当天晚上十点半,展翘准时到达医院,穿戴好隔离用品,进入ICU。处理完患者的治疗工作,展翘觉得浑身酸痛感越来越强,腰骶部、大关节和头部剧痛无比,仿佛被卡车轧过一般。
她想躺在过道的转运床上休息,密闭的N95却让人喘不上气,就这样躺躺、站站、走走,熬过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她还要拖着仿佛千斤重的身体继续诊治患者,“每走一步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为了患者,再疼也要坚持下去。”
处理完血气和呼吸机参数调整,是早上7点钟,下一班的同事来接班了。“病情平稳,对症处理,无特殊交班”,大家会心一笑,互道一声辛苦,接力棒传到了下一班医护人员的手中。
医护人员忙而有序。江苏省人民医院供图
ICU科室主任曹权从新疆抗疫归来后就没有离开过岗位,尽管感染了新冠,查房、会诊一点不耽搁。“科里19位医生,阳性的已经有16位,症状轻的已经逐步返岗替换症状重的人员,医生里,目前9人在岗,其中6人是带病上班,还要承担和之前一样的工作量。”曹权说。
面对人手短缺的困境,ICU的护士们也靠着一股劲硬扛了下来。感染新冠的护士有73人,加上在休病产假的9人,占全员的84%。有20多名护士在生病后仅休息一两天就立刻返岗,未感染的24名护士从12月16日到22日的一周时间里连轴转,没有休息一天。
ICU里有70%的护士参加过武汉抗疫,那一段日子的艰苦与坚持,三年后仍然历历在目。当下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不弱于当时。护士长柳莹把当年按上了满满红指印的请战书照片再次发给同事们看,“那时候大家一点点克服恐惧,坚持到最后,这次我们也一定可以。”
- 【环球热闻】首波感染高峰下的医院有科室阳了8成 多数医生选择坚守
- 遂宁 碧水蓝天为营商环境赋能夯基
- 阿根廷超70万人网上请愿要求“法国停止哭泣”
- 全球快讯:新疆首个高高原机场正式通航
- 美媒:平安夜三辆大巴车运送移民至美副总统家门口
- 今日热门!保护自然风貌、发展生态旅游,重庆市武隆区荆竹村 生态底色添旅游特色
- 最新资讯:浙江丽水保护濒危物种百山祖冷杉 已回归种植4000株
- 世界要闻:科华生物创始人唐伟国先生感染新冠后病逝 享年66岁
- 环球精选!中国广西大寨村 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 全球今头条!多险企股权遭挂牌出售或折价拍卖,保险牌照为何失去资本“宠幸”
- 焦点热议:北航社区智慧养联体模式:打造“一老一小”友好社区
- 教育部公示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 热点聚焦:开化县“之江同心·一乡一品”擂台赛举行
- 【环球报资讯】衢江区下山溪:打造乡村滨水生态景观带
- 衢州制造业投资连续8个月居浙江省首位
- 世界微资讯!衢州审计三举措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天天看热讯:报告:红色旅游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 衢州市水土保持工作获全国先进
- 全球最新:红色旅游发展指数排名:河南居首湖南仅居第六
- 每日速讯:陕西省新增六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 全球热点!“郧县人”3号头骨出土震惊中外
- 2022湖北企业100强榜单发布 入围门槛首次突破60亿元
- 焦点关注:苏波: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
- 菲律宾持续降雨致2人死亡9人失踪
- 简讯:全国铁路今起实行新列车运行图,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这样“排班”
- 连花清瘟卖118元一盒,北京源通百姓平安大药房被罚30万
- 消息!外卖骑手撞了人,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为什么不“作数”?
- 【世界新要闻】智残老人出赠房屋,法院判决赠与合同无效
- 多地自费集中隔离场所收费标准高低不一 情况究竟如何?
- 世界快播:福州受疫情影响三次调整教学安排
- 1 遂宁 碧水蓝天为营商环境赋能夯基
- 2 全球快讯:新疆首个高高原机场正式通航
- 3 今日热门!保护自然风貌、发展生态旅游,重庆市武隆区荆竹村 生态底色添旅游特色
- 4 最新资讯:浙江丽水保护濒危物种百山祖冷杉 已回归种植4000株
- 5 环球精选!中国广西大寨村 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 6 全球今头条!多险企股权遭挂牌出售或折价拍卖,保险牌照为何失去资本“宠幸”
- 7 焦点热议:北航社区智慧养联体模式:打造“一老一小”友好社区
- 8 教育部公示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 9 天天看热讯:报告:红色旅游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 10 全球最新:红色旅游发展指数排名:河南居首湖南仅居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