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生活 |
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成功 行动计划覆盖17年|当前聚焦

发稿时间:2023-04-25 15:06:11 来源: 新京报

【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成功】据农业农村部3月27日消息,近日,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监测到长江鲟自然产卵行为并孵化成苗,长江鲟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这是自2000年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停止后,长江鲟首次在天然水域孵化出苗。新京报记者获悉,2018年,农业农村部就曾发布《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按照计划,在这17年间,长江鲟资源将逐渐恢复,种群重建将获得成功。


(资料图片)

长江鲟人工群体成熟个体在野外具备自然繁殖能力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长江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2000年左右野外自然繁殖停止。

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针对长江鲟高度濒危的现状,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全面加强长江鲟保护科研攻关,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2年7月起,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会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竹岛长江夹江开展人工调控下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

今年3月19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将雌雄各10尾长江鲟性成熟亲本投放至预制网笼产卵巢,利用水下摄像机24小时不间断现场监测。3月21日起,监测到长江鲟自然排卵和受精行为,3月24日在试验点水域孵化出苗,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取得成功。此次长江鲟在天然水域自发交配产卵并成功受精,证明了长江鲟人工群体成熟个体在野外具备自然繁殖能力,为下一步全面恢复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行动计划覆盖17年 近期目标已经实现

长江鲟又称达氏鲟,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曾印发《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其内容显示,长江鲟作为长江特有鱼类,寿命可达30龄以上,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中上游干流及其各大支流中,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经济属性优良。20世纪80年代后,长江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减小,20世纪末,自然种群已无法自我维持。在1988年,长江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悉,作为低等的硬骨鱼类,长江鲟在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和鱼类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2018年《行动计划》发出时,长江鲟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保种的野生个体仅存20尾,且已进入高龄阶段,当时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形势也十分紧迫。

在《行动计划》印发前,长江鲟物种及其关键栖息地获得立法保护,资源收集和人工保种也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在2018年,人工保种技术已经获得突破,全人工繁殖和子三代繁育也获得成功。同时人工增殖放流初步实施,相关科学研究也为长江鲟物种保护提供了支撑。

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将2018年到2035年的工作划分为近、中、远三个阶段目标。按照《行动计划》,在2030年前,长江鲟将有效补充野外资源量,实现自然繁殖,并达到一定规模、保持稳定,完成近、中期目标。到2035年,长江鲟资源恢复和种群重建将获得成功,届时栖息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呈稳定和上升趋势,形成稳定、可自我维持的野外种群。同时,长江鲟人工保种繁育体系也将完备,可通过产业化利用,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标签: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