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公益 | 彩店 | 奇闻 | 速递 | 前瞻 | 提点 | 网站相关 | 科技 | 热点 |
【环球速看料】面对强悍的铁屋子,你能做什么?

发稿时间:2022-12-17 07:54:52 来源: 腾讯网

这本书是远望送给我爸的,是一本在他心里有很重分量的书,老爸一直放在他书桌上醒目的位置,却一直未看,我被书名吸引,遂翻看起来。

当天上午,读钟叔河先生编著的《学其短》,其中一篇写到陆游读书,陆游的原文是: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钟叔河先生说这是他读过的写自己少时读书生活的文章中最好的一篇。不仅在于读书读到兴之所至,便欣然忘食,还在于陆游的祖父是著名学者,因而家中藏书甚多,才得以让陆游随手在藤床上拿起陶诗翻阅,且因家中这样的读书氛围,才允许陆游只要用心在读书上,晚饭不吃也没有关系。

钟叔河先生的《学其短》后来“升级”为《念楼学短》。


【资料图】

读《走进生命的学问》,让我感受到了这样的快乐,一来这是父亲书桌上的书,二来这本书翻开之后,便无法停住,读得兴致昂扬,究其原因,在于书中写的内容,正是我近日的思索,近到我下午出去散步时还在想相关的问题,晚上即遇到了这本书。

一个首要的核心问题是:人到底要不要关注政治及社会问题?

正方意见是:当然要关注,因为政治及社会问题与个人休戚相关;反方意见是:关注了又能怎么样?凭一己之力能够改变大环境吗?反而被无力、愤怒等不良情绪裹挟,陷入痛苦。这个问题也曾困扰作者,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政治哲学的教授,对他自己而言,答案是肯定的,但对于他的学生,他会考虑到如果大学教授给学生的价值教育,比如主张公平、正义,具备人文情怀和反思精神,一旦进入了由资本主导的社会,便变得毫无用处,甚至与其相冲,那他给到学生的教育,是否反而变成了痛苦的来源。在书中,他引用了鲁迅在《呐喊》序言中说的故事: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被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的起他们吗?

这个故事的引喻,即作者的心路,如果答案是“对不起”,便会从根上动摇他所崇尚的教学理念,但鲁迅是这样安慰或者说服自己的: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他认为鲁迅说的对,却依旧不乐观,为此困扰良久,直到他与一位学生聊起他的困惑,那位学生想也没想,激动地说:“怎么可以这样?我很享受这三年的读书生活,它改变了我。即使出去工作会有痛苦有妥协,我最少知道生活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最少懂得对生活作出反省。”这番话语,虽然道理并非深刻,却因为从学生口中说来,作为老师的他,不由感到踏实、释然。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和我商议,是否可以由我们发起,另找几位相投的人,成立一个基金会,去支持一些有理想的朋友实现理想。经我们多番讨论后,相比凑到足够的钱,成立基金会,我们发现,更难的是,去找到一个我们能支持的到的“恰当的理想”。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作者的朋友用“两类人”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有些人希望追求理想,单单去为挣钱填饱肚子,已耗尽所有时间精力。有些人连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亦无法知道,因为整个社会太缺乏想象力,太缺乏让人发挥自我的机会。

今早睡醒,读了两篇《人物》的文章,前后发表的两篇,一篇讲的是“夹缝里的全职儿女”,一篇是“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全职儿女”因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毕业后,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由父母继续负担生活,而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则在因各种原因“失业”后,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如上班一样早出晚归。这两者虽然状态不同,面对的问题却是一致的:需要一份工作。这是伴随着“就业难”带来的生存困境,而在另一边,有如文章下的热评所写:日复一日上班的人,也像是在流浪,每天两点一线没有终点。”及“上班真是座围城,失业对不起家人,上班对不起自己,人好像走不出这种密不透风完美自洽的悲惨逻辑,怎么做都是错,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书中写到大学教育的两个基本使命:第一是教导学生学会好好生活,活出丰盛幸福的人生;第二是教导学生学会好好活在一起,共同建设公正社会。第一点很好理解,不管是否知道及如何实现好好生活,但这个观点,一定没错。至于第二点“好好活在一起,共同建设公正社会”,就太陌生了,且不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大多数人,仅仅是为了实现第一点的“好好生活”,就要耗尽全部的力气,第二点根本就是视野之外的存在。然而这两点作为价值教育的两个方面,实则密不可分,至于为何密不可分?在此,引用书中的一个说法:

“我与社会的关系,其实是‘我’与‘我’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人性之中有合群的特性。当我与社群有个合理的关系时,我与我的人性也就有一个合理的关系。”关于这段话,我是这么理解的,曾经看过一个心理学家的论述,他说面对当代人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应对之策,并非只是产出更多的心理医生,不断提升心理治疗技术,反而应该在政策上进行改善,因为多数人的心理问题都以现实困境为根基,是由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等根源性的现实问题,诱发的心理问题,如果社会现实得到改变,此类心理问题产生的土壤也就没有了,而建设公正社会,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理清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就不会觉得社会与个人没有关系,社会足够公正,个人才能活出尊严与价值,反之,如果你不管如何努力,也觉得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你也能理解,这不一定就是你的问题。但改变社会终归是困难的,就像鲁迅笔下的那间万难被毁的铁屋子,就像马克思墓身上写的那句话: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能够理解,并且能够清晰解释,但面对强悍的铁屋子,你能做什么?

在此,我必须引用整本书中,最让我豁然开朗的一段话:

因为我们在世界之中,只要我们做对的事,过好的生活,世界就会不同。这包括活得真诚正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拒绝谎言拒绝堕落,关心身边的人,珍惜美好的事物,参与公共事务。当愈来愈多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生活,愈来愈多的人见到这种生活的好,新的文化就会形成,公民社会就有生机,旧的不合理的制度就有坍塌的可能。退一万步,即使这一切都没发生,我们自己还是改变了——我们活出了自己想过同时值得过的人生。

这多么巧妙且发人深省啊,只有以建设公正社会的心,把自己当成公正社会的一员进行道德上的要求,才能活出自己想过同时值得过的人生。人生的价值无法通过不断地告诉自己“好好生活”获得,因为“何为好好生活”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反而,当你知道何为良好社会时,自然知道了一个好的个体应该是什么样子。

共勉。

作者:周保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标签: 面对强悍的铁屋子 你能做什么

责任编辑:mb0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生活晚报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news2.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备20022870号-23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